做言语理解题,必须“快、准、狠”:快,速度要快,如果在言语理解模块花费的时间过多,会影响其他模块的做题质量。准,准确率要保证,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习语文的时间至少有16年,经过这么长时间学习,保证准确率80%左右难道还做不到么?狠,决断要狠,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遇见完全不会的,该舍弃就舍弃;二是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答案,不要犹豫,相信自己直觉判断。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你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之上的。特别是关键信息定位的方法,是做言语理解题的利器。
关键信息包括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关键词就是能够提示句子或文段结构,对把握作者(题干)的论述意图、感情倾向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的词。常见关键词包括关联词、副词和其他提示性词语比如感情色彩较强的实词或成语。关键句子是能够体现文段中心思想或作者(研究者)态度观点或能够暗示主旨的句子。关键句子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末。此外,有些关键句子的出现,是由某些关键字进行引导的。
例一、拍纪实作品就像熬中药一样,需要慢火,需要工夫。我常常觉得,纪实作品就像齿轮一样,少了哪一个环节也转动不起来——少了哪个阶段的作品,都无法很好地反映整个时代的( )。只有把每个时期的东西都( )记录下来,才可以好好地进行总结和( )。我始终觉得,我要追求的,就是( )的效果。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变迁连续 比照 滴水穿石
B、面貌完整 归纳 一鸣惊人
C、联系分别 分析 细入毫芒
D、轨迹真实 反省 积少成多
本题如果直接看第一空,“时代的变迁”“时代的面貌”“时代的轨迹”似乎都能说得过去,这样进行逐一排除耗时过多。观察最后一空的成语:滴水穿石,比喻虽然力量比较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细入毫芒,形容细微到极点;积少成多,比喻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四个成语的意思各不相同,是题目的突破口。
最后一句是一个总结句,应该跟第一句(中心句,也是关键句)对应。第一句里的比喻“熬中药”是关键信息。“熬中药”的特点是“慢”,慢才能“熬”出功夫,“熬”出成就。这就像水滴不断侵蚀岩石一样,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穿透岩石,结出硕果。其他成语都不符合语境,完全可以锁定正确答案为A。
例二、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致引起学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作对自己莫大的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正如李四光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过:“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 。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下面对这段文字的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懂得反对意见的重要性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文段是典型的议论文,所以文中的关联词(关键词的一种)十分重要。注意到文段中间的关键词“因此”,重点分析“因此”前后的内容,可知前面的论述是以探寻真理的过程为例,引出反对意见这一话题,整个文段结构为“分-总-分”。因此,“因此”后面的句子“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作对自己莫大的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就是文段的主旨所在。C选项“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懂得反对意见的重要性”是对这句话同义替换,为正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