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扶贫需防止三类返贫问题
李娟
当前,各地均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宣战脱贫攻坚,大力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项工作深度融合,力促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群众顺利脱贫奠定坚强基础。但在扶贫工作中,还需预防重大疾病致返贫、人才断代致返贫、后续发展乏力致返贫等问题。
重大疾病致返贫。贫困村农民由于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等限制,抗大病风险能力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户仅可以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局限于基本用药、基本医疗和基本支付,还有一大部分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此外,部分重大疾病尚未列入大病保险范畴,贫困户由于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要想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承担社保不能报销的自费部分。于脱贫的贫困家庭而言,只要有一人罹患重大疾病,必然面临昂贵的医疗费、后续的疗养费、收入中断等问题,“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一人得病全家致贫,脱贫后一人得病全家返贫。为此,可将新农合基本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相结合,给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缓解意外事故和重大疾病等风险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冲击。
人才断代致返贫。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民因受教育水平有限、思想的相对落后,掌握及运用科学技术成了一大难题,先进的生产、管理、销售技术无法在第一时间为农民所掌握,其收入及增长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贫困村未出列前,从各级各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弥补了农村人才缺失的问题,重点从资金、项目引进、互联网运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贫困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均走上正轨,并初步脱贫。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从已脱贫的贫困村撤走后,贫困村短期内难以培养出可以接替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人才,出列的贫困村在对接企业、开拓市场、争取资金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断裂。为此,一方面可吸引外出务工的知识青年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另一方面,注重从知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村民中发展党员,储备后备干部。同时,驻村工作组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采取第一书记“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形式进行传帮带,在一些工作或项目中,由村干部唱主角,第一书记唱配角,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提升决策力、执行力和管理力,确保第一书记撤离后村委班子能勇挑大梁、独当一面,避免撤离后村里“后继无人”。
后续发展乏力致返贫。一方面是政府投入递减致返贫。政府投入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贫困村错综复杂的致贫原因中,政府投入只能解决矛盾相对尖锐的、表现相对突出的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深层次问题。政府投入递减后,已脱贫的贫困村因资金链断裂又会陷入贫困的泥淖中。另一方面是自我经营不善返贫。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扶持钱、物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和一时困难,于贫困村群众学到脱贫致富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无益,更不能让贫困群众掌握在市场经济下参与竞争的能力和本领。目前多地的扶持仍然是重标轻本的浅层次的扶持,即便是在建立了经营合作组织的贫困村,也缺乏能在短时间内带领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合适人选,一旦支持和投入中断,自然便会出现返贫。因此,贫困村在建立农村经营合作组织的同时,还要积极与现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接轨,借企业的市场化营销模式,销售贫困村的农特产品,使贫困户与企业贫富与共,实现贫困村经济发展与企业盈利的共赢,避免贫困村规模化生产后,因营销方式落后而导致的运转不良。
(作者单位:中共雷山县委组织部)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17-02/10/c_1120443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