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选王遴选网 转载 2017年10月30日 14:51:13
毛泽东写公文时的修辞手法(上)

6362529085850559949234833.png




毛泽东写公文时的修辞手法(上)


公文写作是公务员遴选考试的常考考点,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各位备考各地遴选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朋友们务必认真学习准备各类型的公文写作方法及格式要求。


毛泽东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他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不仅为我们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领导我国革命事业的征途中,还亲手撰写了大量的公文。单《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简称《毛选》)共156篇著述中,属于公文方面的文章,如报告、决定、决议、指示、布告、通知、通报、命令、函等就有60余篇,若再加上声明、信电、讲演词、会议报告等,就有100篇左右,相当于《毛选》的一大半篇目,成为当代公文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多年来,不少应用写作教材和若干修辞学专著都强调,公文的语言运用必须简明、准确、平实、庄重,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强调公文若用修辞,只能是消极修辞。可是《毛选》中那一篇篇闪烁着革命理论光辉的文件,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而且不少篇还写得生动活泼,异彩纷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敢于大胆突破“禁区”,巧妙运用多种积极修辞方法。主要表现在:


1.比喻。有明喻,如党委书记要善于当好‘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暗喻,如“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有借喻,如“宗派主义的残余是还存在的,有对党内的宗派主义残余,也有对党外的宗派主义残余。对内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内性,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对外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外性,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铲除这两方面的祸根,才能使党在团结全党同志和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行无阻。”(《整顿党的作风》)这里用“祸根”直接代表“对党内的宗派主义残余”和“对党外的宗派主义残余”。 


2.对偶。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改造我们的学习》) 


3.夸张。这种修辞方法,曾被认为有失公文的平直、庄重的特性,而被拒于公文写作的应用范围之外,成为一种“禁区”。但我们从毛泽东公文修辞实践的学习中,却深受启发。例如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的分析就有:“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又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崐大臣’满天飞。”以上两文,前者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为分清敌、我、友而写,后者为指导全党整风运动而用,都有极强的政策性。然而,这两段话中的“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和“钦差大臣满天飞”,都是公文中创造性地运用“夸张”的典型例证。 


4.回文。以回环往复的语句表示两种事物或情境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手段。它语句形式美,又可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例如“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5.比拟。有拟人,如“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反对党八股》)有拟物,如“胡汉民所依托的两广派军阀,也在所谓‘收复失地’和‘抗日剿匪并重’(蒋介石的是‘先剿匪,后抗日’)的欺骗口号之下,同蒋介石对立。你们看,不是有点奇怪吗?并不奇怪,这不过是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一种又痒又痛的矛盾。”(《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有的属于将甲事物拟作乙事物,如“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失了。”(《反对党八股》)这里将“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两个抽象概念拟作“怪物”,赋以具体形态,使读者充分认识对其清算的必要性。 


6.顶真。前一句的结尾充当后一句的开头,相近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修辞方法。它揭示事物的有机联系,结构严谨,语气连贯,音律流畅,对事理的分析步步深入。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改造我们的学习》) 


7.析词。是为了把话讲得诙谐生动,把一个复音词或一固定词组故意拆开,取出其中一个字单独使用的修辞方法。例如:“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有些人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呢!所以我劝这些同志先办‘少许’,再去办‘化’,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叫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例如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是小众化的人,就很要当心,如果有一天大众化中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会将起军的,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反对党八股》) 


8.层递。是根据语意的逻辑关系,使结构相似的语句,语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或顺序相反)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由轻到重的例证。又如:“事情就是这样,他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关于重庆谈判》)这是语意由少到多的例子。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重要公文起草技巧规律(1):布局 公文技巧
多年起草文件、讲话等公文,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重要公文怎么起草?起草过程中有什么带规律性的东西?这里,跟大家谈一谈重要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布局 布局有四种: 一是纵向布局。
申论写作技巧: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公文技巧
根据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相关规定,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以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1.”,第四层“(1)”来标注。其中“一、”被称为一级序号,“(一)”为二级序号,“1.”为三级序号,“(1)”为四级序号。其他的序号,如1)、a.、a)都不在正规公文中使用。若有更小的层次,可以用①、②、③来进行标注,但由于人文类文稿的写作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所以这种标注方式并不常见,也未在国务院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中出现。
小技巧丨让你的公文眼前一亮 公文技巧
观点一:靠人先得靠己 问题现象:不少菜鸟,初入文字岗位,领导一交待写作任务便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病急了乱投医,便想着法子混入各大Q群、论坛,跪求大神指导、修改或代写。想想?在材料中鏖战的大神们自顾不暇,还能有时间为你捉笔代劳?能得到只言片语建议就不错。有幸得到大神耐心指点的,属中彩机率,可遇不可求。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