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地产置业人才之窗 转载 2017年10月30日 17:12:19
【实用技巧】公文如何避免“俗套”

6362529085850559949234833.png




【实用技巧】公文如何避免“俗套”


公文如何避免“俗套”


所谓“套路”,对于一些刚刚接触公文写作的人来说,无疑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它可以让你“照着葫芦画个瓢”。但是从长远来看,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一定要避免落入“俗套”,避免下面四种束缚。   


切勿拘泥“三段论”


写文章的确讲究要有层次感,而分出段落应该是体现层次最好的方式之一。很多刚刚接触公文写作的人,经常被灌输“写公文一定要分出三段”的观念,一些人往往容易被“三段论”的模式套住,为了能够将文章分成三个方面绞尽脑汁,努力拼凑,导致文章写出来不仅层次感不强,还给人一种言之无物的混乱感觉。


任何段落的生成都是为了服务文章内容。写好公文的首要条件应当是从手中的素材、撰写的内容、服务的对象、使用的途径等方面出发,有所侧重、分出重点去设计段落,使文章因内容而自然成段,顺理成章、一气呵成。


切勿坚持“目的论” 


很多人写文章习惯上来就以“为了……”作为开头,认为写文章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要写清目的、意义才行。确实公文写作中有不少内容都是与一些具体事项有关,写清目的能够为陈述文章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便于阅读者尽早了解文章涉及的内容。但如果任何公文都以“为了”为开头,难免让人产生“一个老师带徒弟”感觉,味同嚼蜡,更别说好好理解文章内容。


写公文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主题,突出不同的内容重点。如果精神意义重要,那就将其作为开头来写;而相反如果实施操作的内容更加重要,则应将此类内容放在较为前面的位置,让阅读者开始就明白要干什么、怎么干。归根结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操作。

切勿固守“全面论”


有时候公文内容会涉及很多方面,遇到这类情况时,一些人往往会力求“大而全”,努力把所有内容都写进去,生怕少写了一些而导致内容不够全面、详实。而这种追求面面俱到的思想会导致写出的公文内容涉猎繁多,却重点不够突出,让人看不出主旨重点,有种吃了一盘“大杂烩”,却尝不出具体滋味的感觉。


在写公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敢于有所取舍,特别是当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分出主次,重要的内容重点说,次要内容涉及说,不重要的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或者直接省略。


切勿追求“冗长论”


一些人认为,能否写出长篇大论的“大文章”是检验一个人写作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但在很多情况下,公文需要的其实是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用最精炼的话表达最充实的内容。写公文时,最忌讳的就是将原本可以一句话说完的内容分成两句话来说,原本可以一个段落说清楚的事情,分为两段来赘述,这样不仅会大大降低整个公文的层次感,更是我们所反对的“车轱辘话来回说”。

 

写公文要注重语言的使用和段落的修饰,力争使文章保持一种“干净”的感觉,读起来铿锵有力,意寓明确,词句表达准确到位、清晰明了,才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文。


总之要记得,在掌握公文写作手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跳出思维定式,防止陷入“套”中,才能写出真正的漂亮文章。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重要公文起草技巧规律(1):布局 公文技巧
多年起草文件、讲话等公文,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重要公文怎么起草?起草过程中有什么带规律性的东西?这里,跟大家谈一谈重要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布局 布局有四种: 一是纵向布局。
申论写作技巧: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公文技巧
根据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相关规定,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以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1.”,第四层“(1)”来标注。其中“一、”被称为一级序号,“(一)”为二级序号,“1.”为三级序号,“(1)”为四级序号。其他的序号,如1)、a.、a)都不在正规公文中使用。若有更小的层次,可以用①、②、③来进行标注,但由于人文类文稿的写作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所以这种标注方式并不常见,也未在国务院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中出现。
小技巧丨让你的公文眼前一亮 公文技巧
观点一:靠人先得靠己 问题现象:不少菜鸟,初入文字岗位,领导一交待写作任务便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病急了乱投医,便想着法子混入各大Q群、论坛,跪求大神指导、修改或代写。想想?在材料中鏖战的大神们自顾不暇,还能有时间为你捉笔代劳?能得到只言片语建议就不错。有幸得到大神耐心指点的,属中彩机率,可遇不可求。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