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8日 16:18:48
打造文化名区 建设幸福AA

6362536621960743529657532.png



 

打造文化名区  建设幸福AA

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LL市AA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LL市AA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


这次大会,是在我区“SS”规划顺利开局起步,着力推动新一轮率先创新优质发展的新起点上,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AA,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LL市AA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 、过去五年发展历程的回顾


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AA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是应对各种挑战、经受多重考验、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区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凝心谋跨越,聚力争率先,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开启了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新征程。这五年,也是AA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


1 ——经过五年的团结奋斗,“率先优质”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科学决策能力和执政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按照市委“AA要按照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双重标准率先发展、优质发展,AA要代表LL”的要求,认真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区域竞争形势和自身发展特征,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跻身全省经济强区”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工业强区、商贸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四项战略重点,作出了“冲刺30强”、“建设蓝色经济强区”等工作部署,启动了“一区四园”、“一城三带”①规划建设,明确了建设“幸福AA”的主线,着力打造发展蓝色经济的先行区、鲁南临港产业的核心区、开发海洋资源的示范区、集聚高端产业的特色区,全区始终保持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AA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本届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AA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排名由第44位跃升至第20位。


2——经过五年的团结奋斗,“转型升级”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围绕高效生态农业“调优一产”,制定了推动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扶持措施,突破发展LL绿茶、有机蓝莓、设施蔬菜、精品渔业等特色农业,绿茶、蓝莓种植面积分别突破7万亩、1万亩,浅海生态养殖面积突破19万亩,申报为国家级有机绿茶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为全国重点产茶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区、XX省名特优经济林有机蓝莓之乡、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优质水产加工品生产基地,“LL绿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涛雒大米”、“涛雒芹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LL蓝莓”、“LL黑木耳”、“LL虾皮”、“LL西施舌”、“LL黑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保护产品,其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居全国县级单位第二;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调大二产”,按照重点突破企业技改创新、品牌培植、上市上柜的思路,深入实施落后产能淘汰、成长型企业倍增、企业家战略培训、节能降耗控制“四项计划”,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由2006年的26家、3家发展到目前的43家、5家,进出口过亿美元、过千万美元企业分别由2006年的1家、18家发展到目前的9家、40家,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31.7%,“中国驰名商标”、“XX省著名商标”分别达到4件、18件,“中国名牌”、“XX名牌”分别达到2个、21个,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现代服务业“调强三产”,不断深化布局规划、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培植形成了高端商贸、临港物流、滨海旅游“三大组团”,实现了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档次提升,被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授予国际旅游名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服务业提供税收比重达到67%以上。2011年,预计全区三次产业之比调整为5.2:43.9:50.9;实现生产总值3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5倍、3.2倍,占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计划指标的113%、147%。


3——经过五年的团结奋斗,“开放创新”的基础条件更加突出,区域竞争优势和带动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立足沿海欠发达和经济文化后发展的实际,发挥临海、临港、临“钢”和中心区的优势,把加快高新区发展作为“一号工程”,以规划建设“四园一基地一中心”②为重点,加快完善科技研发、创业孵化、企业服务等配套功能,切实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成长和高端产业链形成,去年园区工业产值突破203亿元。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去年全区进出口总值达46.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占全市的40%,连续五年居各区县首位。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对外开放的主抓手,制定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等机制办法,重点招引汽车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临港物流等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五年来共招引过千万元项目1032个、到位资金21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韩国锦湖、马来西亚森达美、台湾润泰等世界500强,以及中储粮、红星美凯龙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相继落户,切实增强了AA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4——经过五年的团结奋斗,“统筹协调”的思想共识不断凝聚,群众幸福指数和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发展一方、稳定一方、富裕一方”的职责使命,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各级财政共安排投入13.9亿元,不断加大“新农合”、“新农保”、城中村改造、老党员关爱、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工作力度,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在全市率先为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按月发放养老金、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率先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率先建成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市区标准统一、区镇统筹发放”,被授予全省创业型城市、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等称号;按照“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环境、改出一片产业”的思路,累计拆除房屋203.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290.2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到63.7%。围绕均衡公共服务,健全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成城市社区68个、村级文明社区108个,创建为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区和省级文明区,农村新型文明社区建设工作被《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加大水源地、海岸带等区域保护补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放心。围绕促进社会和谐,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被列为全省23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区)之一,“三位一体”信访工作机制③被总结为“LL模式”在全国推广,“领导干部大接访”做法被中央维稳联席办转发,“一线工作室”模式④被全市推广,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平安XX建设先进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5——经过五年的团结奋斗,“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全面形成,班子队伍形象和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执行力建设做法被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办刊发,被确定为中央创先争优活动信息直报点;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规定,重视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舆论先导作用,不断提高干部理论素养、执行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调动起各级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增强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立起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双带双联”等机制,实施了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群众监督党组织和党员“三位一体”的“党群双直通车”机制,探索推进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三种形式”、“七大监管平台”⑤,促进了基层组织的有序运转和阳光运作,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区,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荣获“首届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 “党群双直通车”工作经验得到李源潮同志的重要批示,涛雒镇下元一村党支部被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了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年审制”等制度,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了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出台了软环境建设、执行力建设、“零理由”禁酒等规定,全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同时,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在民主政治建设、法律监督、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拓宽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途径,更加重视统一战线、工商联、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注重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切实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等工作,营造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AA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AA区情的工作特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办好AA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


我们把解放思想作为“总钥匙”,通过持续开展“四学一赶”、“学先进、找差距、争率先、创优质”大讨论等活动,以及组织外出考察、选派干部到江浙沪挂职锻炼等形式,着力深化对省委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市委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等决策部署的认识,深入研究解决事关AA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不断完善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品牌化、服务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和谐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


第二,办好AA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我们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把握和正确处理“四个方面关系”⑥,切实加大蓝色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考核权重,集中精力突破高新区开发、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骨干企业培植、政府服务等关键环节,在重视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上狠下功夫,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三,办好AA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


我们把执政为民作为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按照“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办事顺畅、社会安定”的思路,初步建立起“幸福AA”、“幸福村镇”阶段性评价体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第四,办好AA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机制创新不动摇。


我们把机制创新作为抓发展、抓推进的关键环节,健全了区级领导分线作战、重点工作“工程化、项目化”以及重大项目“面对面”、重点项目“月报告”、拟开工项目“联络员”等推进机制,完善了方阵考核、季度调度、民主评议、末位调整等考核机制,建立了干部全员化、全程化评价机制,树立起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不打折扣。


第五,办好AA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建设不动摇。


我们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总抓手,开展了作风建设年、软环境建设年、执行力建设年、“岗位•作为”大讨论、“三力”建设年等活动,引导各级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形成了争先争位争一流、创新创优创大业、同心同向同节奏的强大合力。


这些基本经验,是我们在改革发展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必须倍加珍惜,并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和不断完善。


五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AA积累了宝贵经验;五年的发展成就,为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区几大班子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埋头苦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大力支持、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AA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AA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新的征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必须清醒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思想观念和领导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各产业间结构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产业整体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继续提升;东中西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在加快权力阳光化、公众化、具体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突破;联系和服务群众还不够常态化、制度化,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是AA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攻坚时期,是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决战时期。我们既面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等有利条件,也面临国内外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等不利因素;既面临XX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LL钢铁精品基地、LL国际海洋城等重大生产力项目布局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资源环境的约束、改善民生的压力、区域竞争的逼迫等现实挑战。处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把握新机遇新挑战,科学谋划新思路新举措,更加自觉地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为核心任务,以“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AA”为工作主线,以“提升干部素质、提升党员先进性、提升群众文明水平”为实践载体,深化完善“工业强区、商贸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四项战略,始终坚持文化引领、海陆联动、全域发展、城乡一体,大力弘扬真心为民、激情干事、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全面开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局面,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

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保持鲁南领先、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两个翻番”,分别突破750亿元、4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个突破”,年均分别增长20%、39%;实现产业结构、财税结构“两个优化”,二三产业占比超过95%,服务业提供税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70%、95%以上。


社会更加文明。

文化名区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


环境更加秀美。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水源地、海岸带等重点区域保护与开发长效机制更加健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林木覆盖率达到38.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群众更加满意。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持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3000元、14000元;高中段教育入学率提高到98%,每万人医生数达到1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幸福AA”主观指标评价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文化引领。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文化名区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重点项目、文化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干部素质、党员先进性和群众文明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海陆联动。

抢抓蓝色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临海、临港的优势条件,按照“统筹配置资源要素、统筹规划主导产业、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统筹整治生态环境”的思路,进一步推动港口与城市、临港产业与腹地经济、岸线资源与陆域资源联动发展,构建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调的新格局,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


坚持全域发展。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培育壮大品牌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进一步打破镇域区划、行政体制限制,加快推动经济区域化、板块化和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切实增强AA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城乡一体。

立足传统农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的实际,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推动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最大限度地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实现今后五年各项目标任务,事关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事关AA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AA在全市和全省区域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大力弘扬“真心为民、激情干事、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在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真心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继续走好以“民生幸福为导向”的发展路子。


激情干事,就是要倍加珍惜大好的干事创业舞台,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的进取之心、昂扬向上的蓬勃之气,满怀激情地投身到岗位工作中,确保不辱发展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的使命。


艰苦奋斗,就是要牢记“两个务必”,以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位置,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做到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促发展、廉洁勤政树形象。


勇争一流,就是要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牢固树立“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理念,主动置身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进一步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工作标杆、确定学赶措施,打造更多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工作亮点,推动形成处处攀高比强、事事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


三、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按照“总量指标进位、速度指标领先、质量指标提升”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抓转型、在转型中促发展,大力实施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构建以高新产业为引领、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为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AA夯实物质基础。


(一)注重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组团发展的理念,认真落实“三个集约”⑦的要求,从空间资源的整体性和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出发,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区发展规划,将“工业强区、商贸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四项战略区域化、具体化,重点打造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明确发展方向、阶段目标和推进措施,培植分工合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促进AA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东部板块,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以商务区建设(中心商务区、临港商务区)为载体,发挥秦楼、石臼街道的滨海临港岸线优势,打造现代城市经济的“增长极”。在中部板块,以LL高新区为龙头,以LL街道和河山、两城、南湖三镇为主战场,打造新型工业经济的“隆起带”。在西部板块,实施“突破三庄、带动西部”战略,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品牌农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城乡统筹上下功夫,让三庄、陈疃、西湖等西部镇的山更青、水更秀、百姓更富裕,打造现代农业经济的“示范区”。


(二)注重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

牢牢把握“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着眼做大经济总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进一步“调优一产、调大二产、调强三产”,促进AA的产业层次、经济规模、产出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增效。到2016年,全区茶叶、蓝莓、核桃等高效生态农业面积发展到25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海洋牧场”和水产品产量分别突破20万亩、15万吨。二是加快工业高新化、集群化。坚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导向,按照调整增量、优化存量、扩大总量的原则,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具有AA特色的“四新一海”产业⑧,打造鲁南蓝色经济强区;以培育产业龙头为突破,建立企业发展综合指数评价体系,每年筛选10家骨干企业、10家优势企业、10家最具潜力企业,完善区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企业联络员以及上市上柜企业储备库等制度,扶持壮大一批税收增长快、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成长型企业;以培育产业集群为方向,促进生产要素向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抽纱、木器加工等主导产业集中,形成专业化、配套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到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力争培育产值过10亿元企业30家、过50亿元企业10家、过百亿元企业5家;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发展到20家。三是加快服务业特色化、高端化。按照“在全市服务业大发展中带好头”的要求,加快发展楼宇经济、金融经济、总部经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繁荣城区经济、提升AA品位;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港口为中心积极实施临港产业价值链再造,重点研究推动由货物量到货物值再到生产总值、地方税收的价值链再造措施,切实提高临港物流产业竞争力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抓好旅游业项目的布局规划、资源整合、改造提升,加大海滨度假游、渔家民俗游、山地休闲游、乡村风情游、农耕体验游、红色遗迹游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努力推动AA服务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三)注重园区开发,进一步完善载体平台。

始终把园区开发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构筑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重要载体平台。一方面,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发展的龙头,抓住市委、市政府聚力突破LL高新区的机遇,按照“强化内涵发展、建设工业新城、带动中部崛起”的要求,在抓好园区已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提升的同时,举全区之力深入实施“北进西扩”战略,以高新区西区以及两城、河山和南湖文山等片区开发为重点,实行规划、配套、管理、政策“四统一”模式,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实现从“带头发展”到“带动发展”的根本突破;按照“精简、统一、创新、高效”的原则,研究完善机构设置、财税体制、工作运转、园区经营、资金投入、用人管理、企业服务等政策措施,营造形成“干部用心干事、企业安心创业”的良好环境,为“十二五”期间跻身国家级高新区行列提供坚强保障。另一方面,围绕打造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进一步加快临港商务区开发,依托中盛国际商务港、临港物流园、LL国际商贸中心、海纳大厦等重点项目载体,积极培植都市型、临港型优势产业,切实推动港口、港城、港区一体发展,着力建设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物流中心和临港商务新城;进一步加快中心商务区开发,全力加强与华润、万达等国内外知名集团企业的招商洽谈,尽快启动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聚力培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都市经济形态,切实促进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集聚,着力建设体现LL特色的国际会展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时尚休闲中心、特色文化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鲁南临港经济总部。


(四)注重开放带动,进一步集聚发展动力。

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财政的思想,按照规模与质量、内资与外资、引进与服务“三个并重”的要求,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强的大公司、大企业,不断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力争招商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5%、10%以上,以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坚持“一切为了大项目、为了大项目一切”,巩固深化包保领导、责任单位、联络员、政法部门、金融机构“五位一体”帮办机制,围绕引进、落地、投产、见效等关键环节搞好服务,确保五年内完成大项目投资500亿元以上。同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机构、审批服务、财政金融等领域的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AA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战略支撑。


(五)注重企业创新,进一步增创竞争优势。

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和推动转型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鼓励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建设更高更强更具活力的创新型AA。加大对鲁信金禾生化、东升地毯等“十二五”期间技改投入过亿元项目的扶持力度,实现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快速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在扩张中上项目,先导产业在培育中上项目,传统产业在技改中上项目。发挥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平台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在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环节上重点攻关,在企业的新品开发、成果转化上加快突破,力争今后五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省名牌产品达到5个以上。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以及具有战略眼光、市场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基地,使人才引得进、用得好、出成果。牢固树立“没有一流的企业家队伍,就没有一流的经济发展速度”的理念,继续实施倍增、培训、金桥和温暖“四项工程”,加强行业商会、企业家信息库等平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擅长经营管理、善于开拓市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军型企业家,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AA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


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今后五年,要始终按照建设幸福AA的要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平正义全面体现、基层基础全面加强,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让群众既富裕文明又幸福安康。


(一)健全民生投入机制,满足群众迫切需求。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围绕推进群众收入倍增,重点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做好全民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等工作,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围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失地失海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扎实做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以及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围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先发展,稳妥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出台城乡教师交流、校长任期制等制度,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新农合”补贴标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始终坚持“四个不动摇” ⑨,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利益导向、优质服务机制,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继续抓好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工作,城镇化率提高到68%以上。围绕促进公共服务均衡,认真落实“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2-3年内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努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牢固树立“生态是资源、生态是品牌、生态是民生”的理念,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保护好“蓝天、碧海、青山、绿树、金沙滩”的和谐人居环境。按照“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引导企业广泛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等绿色认证,进一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力争5年内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5%。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实施水系生态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等“七大工程”,深入推进生态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扎实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结合部、水源地、城镇驻地等区域整治,不断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全面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努力打造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群众满意程度。

始终牢记稳定第一责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规律特点,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继续抓好服务群众等“6大体系、36项工作”的“项目化”推进,高度重视失地农民补偿、拆迁安置、侵害农民工权益、劳资纠纷等问题,不断完善区级领导包案、领导干部接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不断深化“一线工作室”平台建设,健全反映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扎实推进“平安AA”建设,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探索完善“城区网格化和农村警务室”管理模式,健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继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着力培育“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切实担负起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和责任。


五 、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AA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强大力量。今后五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实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深入落实《区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名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AA的文化软实力,努力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切实提升群众文化素质。

始终把思想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传播主流价值、丰富群众文化、培育AA精神、提升全民素养”的原则,按照“突出主线、着眼长远、重在育人、贵在坚持”的思路,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抓手,以着力促进干部素质、党员先进性和群众文明水平“三个提升”为统领,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围绕“读好书强素质、唱红歌提精神、讲礼仪塑形象”的要求,扎实开展道德文化节、“感动AA”道德模范评选,以及“我们的节日”、“诵读经典、爱我中华”、“爱国歌曲大家唱”、“文明创建大评比”系列活动,进一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风尚、争当道德楷模,在全社会营造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浓厚氛围。继续强化“扫黄打非”工作预警、快速反应、大案查处、联动协作机制,进一步净化文化出版市场,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不断改进公共文化服务。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一刻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切实抓好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村居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村村建”、农村公益电影“村村放”、有线电视“村村通”等文化项目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开展“双带双联”、农村新型文明社区建设等工作,继续举办“海曲之夜”文艺展演、海滩文化节以及“四下乡”、“四进社区”公益文化活动⑩,扶持发展50支农村“庄户剧团”、培养300名基层“文化能人”,每年建成20个社区健身苑和农民健身工程示范点,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求知求乐求美的文化生活需要。


(三)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认真研究对接《XX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XX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和《LL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健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使文化产业成为AA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引擎”。按照“一中心三带五基地”⑪的发展布局,重点规划建设AA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特色文化产业群发展,大力培植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文化领军企业,推动我区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认真编制实施两城遗址保护规划,深入发掘东夷文化、龙山文化、太阳文化以及渔文化、茶文化等优势资源,扶持做大黑陶、农民画、农民画绣、影雕、“满江红”等民间文化,加快推出以滨海“渔家乐”、山水“农家乐”为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更加重视AA籍名人史料整理和历史遗址保护开发工作,真正把AA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四)着力培育优秀文化人才。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文化经营管理等“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配备、培养和使用,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推动城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依托“鸿基善德精品文化基金”等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的激励、推介力度,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创作一批继承文化传统、符合时代要求、独具AA特色的精品力作,以文化塑造品牌、增强魅力、展示形象,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区。


六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AA,实现“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今后五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重温誓词、再学党章、永葆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每个基层组织成为一个坚强的堡垒,让每名共产党员成为一面高扬的旗帜,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一)实施“思想引领”工程,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是加快科学发展的先导工程、实现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切实强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率先创新优质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励人心、凝聚力量,夯实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AA的思想基础,使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意志。要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引导各级加深理解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京津、江浙、沪粤等地考察学习,对照全国百强县等先进地区重新确定新一轮学赶对象、学赶目标和学赶举措,始终保持敢闯敢试、边干边试、先行先试的探索勇气,敢于冲破思维定势,勇于打破发展瓶颈,善于突破路径依赖,不为既有经验所束缚,不为常规眼光所局限,不为传统模式所制约,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AA的大发展。


(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归根结底要靠各级党组织来推动,靠广大党员干部来落实。要始终坚持“为科学发展配班子、凭德才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规定,不断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机制,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机会,让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有舞台。要更加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培养和选拔干部,进一步加强述职述廉述德评议和实绩考核,看资历更看能力,看能力更看努力,看努力更看实绩,确保每一位领导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有责有为有激情”。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调动和发挥好各个层次干部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干部在线学习网、党员轮训工程等形式,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八化”管理机制⑫,着力打造“三宽”型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实施《AA区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AA区人才工作“十二五”规划》,为AA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三)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选拔方式,把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内来,努力造就一支熟悉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带头人队伍。要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继续完善党群“双直通车”、“双带双联”等工作机制,在抓好农村党员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实行科级干部、机关党员、企业党员联户,进一步畅通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要创新基层党内关怀制度,通过建立“网上支部”、实施“党员关爱工程”等,加强对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政治关怀、思想关怀、精神关怀、生活关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切实增强全区广大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实施“作风转变”工程,树立为民务实的先锋形象。

切实转变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要大兴亲民为民之风,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民生保障、权益维护、矛盾化解和诉求表达机制,不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心思放到谋发展上,把精力花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着力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增强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大干快上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确定的事情以最短时间回应、最快速度推进、最好结果见效,确保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良好习惯,持续发扬“5+2”、“白+黑”的工作作风,主动深入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当好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创业的表率。要大兴团结协作之风,牢固树立“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组织的重托和厚爱,倍加珍惜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在维护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公共利益上严格要求、身体力行,进一步促进各线之间、条块之间、上下之间协作联动,真正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团结、维护团结、增进团结,以实际行动树立起AA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实施“民主法治”工程,形成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和群众评政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在开展依法监督、加强视察调研、强化代表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区委各项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贴近民生。要坚持以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增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继续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不断深化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推动AA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贯彻全省、全市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提升政协政治地位、搭建政协履职平台、强化政协工作保障,支持政协充分发挥协调关系、建言献策、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确保政协工作有地位、有声音、有作为。要扎实抓好“六五”普法工作,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支持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廉洁执法。要认真做好统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增进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重视老干部、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章程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加强党管武装、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创建工作,把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要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凝聚民心民力。


(六)实施“反腐倡廉”工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党风廉政建设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大局。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四个考验”、“四种危险”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AA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规范》等制度,确保反腐倡廉的制度更完善、监督更有力、治理更有效。要切实加强主题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好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处事公正的表率,维护好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和组织的纯洁性。要继续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三种形式”、“七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对各级班子、领导干部的制度约束、组织监管和社会监督,不断加大对“三重一大”⑭以及行政审批、执收执罚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扎实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年审制”,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继续把软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快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和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效,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客商合法权益的行为,把AA打造成“投资洼地”、“服务高地”和“创业福地”。要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同一切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持之以恒地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为推动AA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幸福快乐美好的新生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力争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把AA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家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让我们在中共LL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这片人杰地灵、充满希望、蓬勃发展的热土上,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非凡的气魄,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朝着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幸福AA、加快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共同谱写AA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崭新篇章!

 

 

附件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①“一区四园”、“一城三带”:LL高新区和汽车产业园、光电产业园、LL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LL物流加工产业园;LL国际海洋城和海滨城区产业带、路域园区产业带、山地生态产业带。

②“四园一基地一中心”:LL高新区专业园区发展布局,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中心。

③“三位一体” 信访工作机制: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农村财务管理为重点、以信访承诺制为防线的信访稳定工作配套联动做法。

④“一线工作室”模式:着眼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选派政法系统或具有相关执法资格的人员,在全区部分大项目、镇街道或村(居)社区等一线创建“大项目法律服务室”、“驻村法官工作室”、“民生检察工作站”、“警官任村官工作室”、“人民调解工作室”等做法。

⑤“三种形式”、“七大监管平台”:公开栏公开、电子屏公开、网站公开;公共资金监管平台、农村“三资”监管平台、行政审批监管平台、社保资金监管平台、民政优抚监管平台、医疗卫生监管平台、基层党务监管平台。

⑥“四个方面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变发展理念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服务引导作用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⑦“三个集约”:产业集约布局、城乡集约建设、生态集约保护。

⑧“四新一海”: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产业。

⑨“四个不动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

⑩“四下乡”、“四进社区”公益文化活动:文化下乡(进社区)、卫生下乡(进社区)、科技下乡(进社区)、法律下乡(进社区)。

⑪ “一中心三带五基地”:区级综合文化中心;滨海旅游文化产业带、特色商业文化产业带、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带;茶文化产业基地、民间工艺品文化基地、古文化产业基地、名人名家文化基地、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⑫干部教育培训“八化”管理机制:人员差别化、培训项目化、课程个性化、实践一线化、平台网络化、内容板块化、师资多元化、考核分值化。

⑬ “四个考验”、“四种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⑭“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