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生态农业基地发展生态中药产业大有可为
一、生态中药开发的意义
(一)生态中药开发是实现珠海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和北部生态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核心地位将引领珠海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将斗门北部310多平方公里区域确定为珠海市的生态农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斗门区全力构建的“三大平台”之一的珠海市现代农业园为主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平台,必然对中药生态开发项目给予坚强的支撑和保障。在斗门进行中药生态开发,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也符合实现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发展的要求。
(二)生态中药开发可以满足当地农民对于经济作物种养的需求。
生态中药开发不同于种植一般的经济作物,是有着巨大经济潜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广东历来就是中药使用大省,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药的行为很普遍,市场容量较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对于健康养生有了更高的需求,而中药作为“绿色生态”药物,必然会更受青睐。近年来,中药市场价格逐步升温,说明人民群众的需求确实更加强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农民自产自销的中药材属于免收税农产品范畴,享受国家关于农产品自产自销免增值税的相关政策。有了市场需求,加上中药企业协议收购和国家政策面的保护,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并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必能调动农民种植中药的积极性。
(三)生态中药开发可以直接带动以中药为原料的食品和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
对于珠海市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一是收购本地产药材在政策上存有优惠空间;二是由于节省了交通运输成本和时间,企业能够在药材的质量控制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促使其产品竞争力增强;三是纵观近几年中药材市场,不同品种的价格波动较大,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在原料采购上往往受制于人。拥有了种植基地,企业能够随着市场节奏变化而迅速进行应对,使得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四)以生态中药开发园区为基础,参与并推进金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
斗门区毗邻金湾区,其三灶镇的“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战略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斗门区作为珠海的“后花园”,在生物医药产业所需原料的生态开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生态开发获得的原始产品,其相对附加值较低,只有整合到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去,才能提高竞争起点,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可以为金湾区医药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帮助企业实现产品质量的有效、可控,进一步推动珠海医药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斗门区生态中药开发的现状
(一)珠海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简介。
珠海共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5家,其中3家落户斗门,分别是同辉药业有限公司(澳资)、剀笠中药材有限公司(台资)和万宝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其中,同辉药业是珠海最早通过GMP的中药材生产企业之一,其在科研、中药材种植基地方面均有较大投入。一是广泛与研究单位开展合作,分别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等,研发仪器和其他设施的投入大约为80万元;二是已投入150万元用于肇庆德庆市回龙200亩山地中药苗的种植实践,其中80亩已开发利用;三是现代中药炮制工艺的厂房投入,目前已建成投入GMP厂房2000多平方米,已通过GMP验收,投入资金约为300万元,为药材的精加工提供现代化的场所。
(二)斗门区生态中药开发基地的建设现状。
在生态中药开发方面,年初区食药安委办与同辉药业就生态中药基地开发进行了洽谈并形成了统一意见,前期准备工作及种苗培育已经展开,技术人员和资金已经到位。但是由于现阶段斗门区内可耕种土地已经下放到村一级,致使同辉药业在几块可使用土地的拥有者进行商谈时遇到障碍而未能进入实质性开发。因此解决“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是当前对于中药基地开发而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另外,剀笠中药材有限公司也正在积极探索中药种植工作。
三、明确目标,推动生态中药产业基地建设
(一)生态中药产业开发的目标。
把斗门开发生态中药基地纳入北部生态园的总体规划,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有岭南特色的生态药用植物园,推动斗门生态旅游业向特色旅游方向发展。
1、近期目标(2-3年):以1~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为龙头,在斗门北部生态园中安排不少于五百亩土地进行中药种植的初期开发,将其作为生态园开发中的一个基础项目。此阶段试种植多个品种,主要目的为支撑生产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为下一阶段的品牌创造打好基础。预计两到三年内建设完成。
2、中期目标(5-10年):以斗门北部生态园为核心,以前期中药开发基地为重点,安排质量和收益都具有优势的品种进行规模化开发,并申报GAP(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分别制定和执行各自的操作规范,鼓励减少农用化学品和药品的使用,保证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的一套规范体系)基地。以GAP基地科研项目为龙头,联合境内外大学(包括与澳门大学中医药研究所合作)、科研部门开展相关的种植、质量控制、深加工提取和制剂方面的研究,将纯粹的中药种植提升为生态中药科技开发项目,并以自主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为切入点打造斗门生态中药品牌。此阶段预计五到十年可以形成规模效应。
3、远期目标(十年后):与三灶的医药产业集群合作,将斗门北部生态园的生态中药品牌整合到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去。由于掌握了上游生态中药品种的开发权,以自身的GAP基地所结合的强大科研实力,可以针对市场进行自有生态中药品种的灵活配置,进行药品和保健品的深入开发,并和三灶的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进行产品生产和品牌包装,参与医药市场这块巨大蛋糕的竞争中去。
(二)建立统一协调机构。
生态中药开发看似简单,只需要相关的药品监管部门引导即可,实际上仅仅依靠一个或者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对于农民而言,在种植技术、农产品收购方面就需要相关农业及经贸部门的指导和协调,只有保证了农民的收益,农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中药种植中去,才能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推动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从基地建设初期的土地使用,到中期的种植技术支持,再到后期的农产品收购,都需要国土、药监、农业及经贸等多个部门参与协调。因此,只有统一领导,多级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联合引导和监管,才能保障整个开发项目顺利推进。建议以现有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为基本架构,将涉及到基地开发的政府职能部门纳入进来,如区和各镇政府药监、农业、国土、卫生、科工信贸、质监等部门,由该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和指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号召作用,联合企业、农民共同推进生态中药产业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