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也需要“五味调和”
当前,“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各地深入、有序推进,这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实践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中华饮食烹饪讲究“五味调和百味香”一样,要把“两学一做”抓到位、见实效,也需要用“五味”进行“调和”。
一要有“趣味”。“两学一做”,基础在学,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带着兴趣学,才能把心思和精力用于学习,把潜能和激情调整到最佳状态,收到积极效果。理论兴趣不是天生的,心中担着责任,才能脑里装着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每一名党员干部责任都十分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是一项面向未来、开创性的事业,不可能学好了才干,只能边学边干,每一名党员都要把学习理论当成责任来担,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强学习,打牢履职尽责的基础。
二要有“原味”。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不到“底”,而一学到底,关键就在于原原本本地读原著、知原义、学原味。通过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既是一种学习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也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基本要求。党章和党规集中、全面体现了党的纪律和规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如果不认真研读原著,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是很难把握精髓的。只有原原本本地读通弄通了,内涵深意才能显现,精神实质才能理解,最终转化为思想力量和行动自觉。
三要有“土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将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面向的是全国8800多万党员,这就要求找准学习的切入点,要有“土味”,要“接地气”。要结合不同的行业、地域、群体设计不同的载体、开展不同的活动,尤其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接地气”也是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求。因此,在活动中,党员干部要经常走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一起理思路、明方向,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学”与“做”只有扎根实际,紧贴地气,方能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党员,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
四要有“鲜味”。拿上党课来说,作为专题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各地的党员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或是到所在支部上党课。好的党课既能有效引导党员学深悟透,又能帮助党员快速查摆问题,可谓“事半功倍”。什么是“好的党课”“好的学习教育”呢?时任晋绥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同志给党员干部上党课时,在桌子上放了一碗小米、一双布鞋和一只盛着一条小鱼的水碗,用以比喻军民深厚情谊,别开生面的讲课让大家印象深刻。所以,无论是党课,还是其他教育活动,都要有“鲜味”,要新鲜、鲜活,要让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有触动。
五要有“辣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果没有一点“辣味”,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就不能起到“刮骨疗毒”的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以上率下,按照学得更多更深、要求更高更严的标准,“学”站在前头,“做”走在前列。要加强督促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唱黑脸,对于学习不认真,走过场、走形式的,坚决予以批评整改。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必须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不等不靠,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