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选王 转载 2017年10月30日 15:27:12
如何让公文语言更有感染力表现力?

6362529085850559949234833.png




如何让公文语言更有感染力表现力?


事务语体是从众多的公务文书中抽取其本质的语言要素而形成的语言系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时期的文书语言在遵循“准确性、简洁性、朴实性”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形成了具有一定时代色彩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形象化、生动性和大众化、通俗性以及时代性、新鲜性。全面理解并且掌握文书语言的时代特征,不仅有利于事务文书的写作和处理,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公文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对更好地发挥事务文书的社会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事务语体是处理各种公务活动时形成并使用的一种语言体式,是推动和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是事务语体的直接表达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交际工具,以务实应用为准则。不同的语言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接受效果。事务语言要求明确、简洁、朴实,不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不讲究形象的色彩和美妙。   


一、公文语言的表现特征


(一)公文语言的形象化、生动性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事务文书虽不是文学作品,但也要讲究一定的文采,注重语言的审美表达效果。否则,即使内容深刻,若语言呆板无味,抽象深奥,会读之生厌、听之不解。无疑,就会大大降低文章的务实效果。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公务文书都是实用性和文学性的结合体,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如脍炙人口的名篇: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强调说:“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这里的文章主要就是指事务性的应用文章。他的许多文章不刻板说教、不生硬地讲道理,都能巧妙地运用一些典故诗句、民谣俗语,使道理浅显化、概念通俗化,让文章有力度、有文采,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公文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口头语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经规范的自然语言,此类语言具有常有的生活气息和民间意味,它在公文中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1]口头语的使用使公文增强了亲和力和通俗化,如“拳头产品”、“小金库”、“走后门”、“开绿灯”等就词语。这些口口相传的语言,进入公文后打破了公文语言的“僵硬”状态,使公文变得平实亲切。当然,也不是所有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都能进入公文,它必须依据公文实际内容表达的需要,遵循适度可行的原则,经过实践认可的才能运用。文书要做到让人“喜欢读、愿意听”,语言就要大众化、口语化,使公文内容浅显易懂,表达通俗流畅,易于群众接受。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提倡写文章、作报告要与时俱进、通俗易懂,要尽量使用大众化的群众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明抽象政策和道理。


(三)公文语言的新鲜性、时代性


毛泽东主席1942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反对党八股》就是整顿文风,讨伐党八股的檄文。提倡和要求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语言是动态性的细胞,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创新。新词语、新词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词汇是新时期公文语言的时代化特征,是表述特定时代历史时期不可或缺的部分。”[2]新时期的文书语言拥有一定的主流话语方式,要有一定的话语担当,吸纳时代的新词语,既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又是历史的时代见证。真实而又敏捷地反映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新变化。实践也证明,一些新的政治术语大多是先出现在公文中,我们从各级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事务文书中都能看到新的政治术语或有特定含义的新词语。由这些新兴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家的历史面貌、政治变革,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人们在阅读和理解它们的理性意义的同时,会自然地联想起与该词语有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氛围。 


二、体现公文语言时代特征的方法


(一)词语的选择


1、广泛选用俗语和缩略语。


俗语,是指在民间约定俗成、为群众所创造的口语性的固定词组和句子,脍炙人口、简练通俗、生动形象、表现力强、并富有哲理。一般包括谚语、歇后语、顺口溜以及口头性的群众性语言等。例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面鼓对面锣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谚语。缩略语,是为了便利表达而对一些文字比较长的概念、机构等专有名称的简略叫法,语言简约、含义明确,便于理解。如党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等。


“近年来,公文语言从俗语中借鉴吸纳了不少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词语,并使之成为通用性的语言。现在好多事务文书就积极恰当地采用俗语或一些新的缩略词语。比如常用的“扫黄”“裙带风”“一刀切”、“打黑除恶”“反腐倡廉”、“豆腐渣工程”“菜篮子工程”等。这些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寓意明确,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易于说明问题和情况,也易于受众接受执行,能有效地增强事务文书的表达效果。


2、规范运用网络流行语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高科技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动态性的词语在不断地创造和吸收新词语,作为汉语言规范标准的《现代汉语新词典》第6版就是典范。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无疑,网络语言就是新时期伴随网络的发展、普及,应运而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口语词的一个分支。它方便快捷、传播面广、表现力强,语言简明通俗又兼时尚的风采。


(二)恰当运用修辞格手法


修辞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的。古人云:“说话要讲究辞令,写文章要讲究文采。”“鲁迅先生曾说过:“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能达意。” 毛泽东主席在1955年10月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写文章要讲究修辞,1958年再次提出文件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讲究词章修养,并且率先力行,其事务性的文章成为公文语言的典范、楷模。


总之,要正确认识事务文书的语言表达效果 ,加强文书语言的锤炼运用能力,提高文书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重要公文起草技巧规律(1):布局 公文技巧
多年起草文件、讲话等公文,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重要公文怎么起草?起草过程中有什么带规律性的东西?这里,跟大家谈一谈重要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布局 布局有四种: 一是纵向布局。
申论写作技巧: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公文技巧
根据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相关规定,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以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1.”,第四层“(1)”来标注。其中“一、”被称为一级序号,“(一)”为二级序号,“1.”为三级序号,“(1)”为四级序号。其他的序号,如1)、a.、a)都不在正规公文中使用。若有更小的层次,可以用①、②、③来进行标注,但由于人文类文稿的写作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所以这种标注方式并不常见,也未在国务院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中出现。
小技巧丨让你的公文眼前一亮 公文技巧
观点一:靠人先得靠己 问题现象:不少菜鸟,初入文字岗位,领导一交待写作任务便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病急了乱投医,便想着法子混入各大Q群、论坛,跪求大神指导、修改或代写。想想?在材料中鏖战的大神们自顾不暇,还能有时间为你捉笔代劳?能得到只言片语建议就不错。有幸得到大神耐心指点的,属中彩机率,可遇不可求。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