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部分,一直是奋战公考的亲们的老大难。它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一类题型。判断推理基本分为四种题型: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今天,我们请到知名公考辅导老师蒋妥先生,为您讲解判断推理四大难题型,都是干货哦~赶紧瞅瞅吧!
▌图形推理
找准内外特征,齐活!
图形推理是一种直观的思考,所有的思维过程都是建立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之上的,观察图形的目的是提取关于图形的更多信息。只有对图形的构成和特性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深入地认识图形,为解题提供帮助。
通过对各类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真题的深入分析,从应试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在解决图形推理问题时一般应从“外部整体特征”和“内在细节特征”两个大的方面来观察图形。
外部整体特征:开放与封闭性、曲直性、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结构、外部轮廓。
内在细节特征:线条数、交点数、封闭区域数、图形种类与部分、阴影面积。
解决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已知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分析方法,才能有效地观察、辨别、分析图形,做出正确的推理。下面通过三种分析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特征分析,希望广大考生在运用的时候能做到相互结合、灵活运用。
一、异中求同
通常题干所给的图形都是形状各异的,此时可以通过寻找这组图形之间的共同特征,来确定图形推理规律,这种方法称为“异中求同”。
对图形的求同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图形的特征属性和图形的构成元素。
(一)特征属性求同
图形的特征属性求同,即在对题干图形细致观察之后,对题干图形的特征属性加以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由此找到图形推理规律,特征属性求同应用十分广泛,在顺推型图形推理、九宫格图形推理、分类型图形推理中应用十分有效。
【例题】
解析:题干图形差异较大,都有封闭区域,但在数量上不构成规律。考虑其整体特征,发现题干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选项中只有D 项符合,答案为D。
(二)构成元素求同
图形的构成元素求同,即从题干图形的构成元素或组成部分出发,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由此找到图形推理规律。
【例题】
解析:第二个图形较为特殊,含有较多的线条以及交点,并形成了2 个封闭区域,观察前后两个图形,发现前一个图形含有1 个封闭区域,后一个图形含有3 个封闭区域,由此确定本题规律为图形中的封闭区域数分别为1、2、3、4、(5),由此选择D。
“异中求同”分析总结:
1.使用“异中求同”时应先对所给图形进行整体把握,寻找图形间外部整体特征的相同点。
2.使用“异中求同”时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全面考虑所有的共同点,然后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二、同中求异
当题目中所给的一组图形在构成上有很多相似点或形式上表现一致,但是通过“求同”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发散思维,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寻找图形间的细微差别或者图形间的转化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寻找细微差异
通过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确定图形推理规律。“求异”是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的,所以“求异”之前先应“求同”。
【例题】
解析:首先整体来看题干所给出的图形的组成元素及其个数,都是由2个星星和2个三角形分布在4×4的方格中构成的,图形的构成元素相同、元素的个数也相同,图形表现出的唯一不同是这些小图形在方格内的位置不同。
分别来看,所有的三角形都分布在表格的边界上,所有的星星都在方格的对角线上,这样就找到了图形组成元素在位置分布上的规律,结合选项,符合这个规律的只有D项。
(二)寻找转化方式
通过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确定题干图形间的转化方式。
【例题】
解析:这道题目在整体形式上迷惑性很大,图形整体看上去可以组成以中心的四个点为圆心的圆,如果这样考虑,会首先把B项排除,但不能找出可信的规律区分其他三个选项。
从图形的元素构成来看,题干图形都是由2条、3条或4条连接正方形顶点的曲线构成的,图形间最大的差异是曲线的方向。对比发现,每行三个图形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线条,每行前两个图形具有相同的线条,而且这些相同的线条在第三个图形中都不出现,据此可以确定此题的规律是每行前两个图形叠加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B是正确答案。
“同中求异”分析总结:
1.使用“同中求异”时一般先对比图形的内在细节特征,然后再分析外部整体特征。
2.如果一组图形经过对比有多于一个的不同点,则需要对这些不同点加以比较,选择最为显著的不同点来结合选项验证。
三、特征分析
特征分析法是从题干中的典型图形、构成图形的典型元素出发,大致确定图形推理规律存在的范围,再结合其他图形及选项猜证图形推理规律的分析方法。
【例题】
解析:题干共五个图形,其中第二个图形是一个汉字,其他图形均为规则的线条类图形。显然,第二个图形是特殊的,从它入手。出现汉字且不全为汉字,首先考虑封闭区域数,很显然题干图形有且只有一个封闭区域,选项中只有D符合,故答案为D。
“特征分析”方法总结:
1.“特征分析”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图形推理题目,有些题目中未必存在特征图形,应注意与“求同、求异”的结合使用。
2.“特征分析”应与排除法结合使用以提高解题速度。解题过程中,应根据特征元素之间的关系,排除某些选项。
▌定义判断
看你会不会抓,走起!
在行测中,定义判断是比较重要的、每年必考的题型,这种题型是给出概念,进行描述,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范畴,涉及范畴较多,因此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分析判断、准确定位、理解题意的能力。
这种题型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平时多做题、多积累、多总结,定会提高解题效率。而我们之前会根据不同范畴进行方法归类,比如经济学常用关键词法,心理学常用核心归纳法,但是在考试中,由于环境所带来的外在压力及紧张情绪,考生不可能去辨别每种范畴,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准确率不高。
在定义判断中,无论哪种范畴,都可将所有题目分成两类:
文字短,找关键词
【例1】暴力慈善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暴力慈善是对高调行善行事方式的一种概括。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属于暴力慈善?
A.某政府单位向敬老院送现金红包
B.捐款的时候将现金垒成人民币墙并进行展示
C.公司领导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员工捐款
D.朝每名受赠者鞠躬后送现金红包
答案:C。
【 解析】此题题目较短,可运用抓关键词法,①牺牲受赠人的尊严 ②获得自己的满足,由此可知,A、B、D都是牺牲受赠人的尊严,体现了高调行善,符合定义,而C项是牺牲捐款人的利益,不符合定义。
文字长,抓和归纳
【例2】霸王条款是个别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自己的垄断地位将不平等的消费条款强加给消费者。表现为一些经营者单方面的逃避法定义务、违反公平原则、损害合同相对人利益的格式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或者以违反通知、声明、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形式出现的合同内容。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属于霸王条款?
A.影楼规定,拍婚纱照时未选中的影像作品及底片、样本归影楼所有,顾客如有需要,必须另行付费
B.某美容院规定,办理美容卡后,如果退卡,已半价消费的项目按全价结算
C.通过活动出售的打折、特价商品不能退
D.吃饭时,拒付饭店餐费,吃霸王餐
答案:D。
【解析】此题目文字长,可以采用抓主要特征法,该定义主要特征即为经营者单方面制定不平等条约,由此,A、B、C都符合定义,D选项是消费者拒付餐费,故选D。
【例3】为了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恶意欠薪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恶意欠薪者的行为?
A.某企业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拖欠员工一年的工资
B.农民工小王向企业讨薪未果,并遭到企业打手的围殴
C.小李超规定期限透支信用卡额度,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后,以恶意透支罪对小李提起诉讼
D.招投标之前,开发商与建筑施工企业就达成默契,双方约定,开发商将预付款打入施工企业的账户后,建筑施工企业要原封不动地返还给开发商,致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支付工人的工资
答案:B。
【 解析】此题文字较长,可以采用归纳核心含义的方法,即确定最关键语句,可以发现,定义中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核心语句,据此,可直接参看选项,A项“陷入困境”不符合定义,C项“透支信用卡”并非劳动报酬,D项不符合“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故选择B。
别钻牛角尖
有些考生会“钻牛角尖”,抓住某个关键词不放,将选项硬套定义,而有的时候也会忽略定义的整体含义,这样都不利于提高准确率,其实,定义判断总的来说,需要考生平时做积累,不断渗透方法,重要的是要灵活掌握,切记选项的相对性。
▌类比推理
对对碰,难不难?不难!
类比推理的题量不多,难度也不高,因此这部分题目应该是大家必须拿分的题目。而要快速且准确地解答类比推理题,除了掌握常见的词项间关系以外,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下传统型题目和对当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一、传统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对于传统型的类比推理题目,其解题方法包括直接判定法、遣词造句法、纵向对比法和辗转排除法。
(一)直接判定法
直接判定法,是传统型题目常用的解题方法,即根据前文所述词项间的基本关系,分别判断题干与选项的词项间关系,关系相符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1】 家父:父亲
A.老媪:老伴
B.鼻祖:祖宗
C.作者:自己
D.鄙人:自己
解析:家父和父亲指同一个人;D 项鄙人和自己也指同一个人。A项老媪是老妇的意思,B、C两项也都不是指同一个人。故答案选D。
(二)遣词造句法
遣词造句法,即利用语感对题干给出的几个词项进行造句,再用所造句子的结构套用于选项,合适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2】茶水:茶壶:茶杯
A.乘客:公交车:出租车
B.杂志:书架:阅览室
C.人才:学校:企业
D.课本:书店:印刷厂
解析:题干三个词项都与茶有关系,可以通过遣词造句法将其关系表示出来,即茶水可以从茶壶中倒入茶杯中;选项中只有C项也可以如此造句,即人才可以由学校输送到企业中。故答案选C。
【例题3】 食物中毒:蘑菇
A.矿难:煤炭
B.高血压:血压计
C.球场骚乱:警察
D.海啸:地震
解析:吃蘑菇可以引发食物中毒,而挖煤炭可能引发矿难,地震可能引发海啸。A、D两项似乎都符合。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蘑菇”和“煤炭”在句子中都需要加一个动词才能与“地震”一样,成为主语。所以此题答案为A。
点拨:有时采用遣词造句法可以得到词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有时会存在多项符合的情况,此时就要考虑其中的细微差别,如是被动还是主动关系等。
三词型题目由于包含三个词项,词项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且其词项较多,建立句子较两词型容易,因此遣词造句法对其更为适用。
【例题4】 B超:超声波:诊断
A.雷达:天线:探测
B.冰箱:制冷剂:冷藏
C.相机:底片:摄影
D.电脑:显示屏:工作
解析:可通过遣词造句法将三个词项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B超的诊断功能利用了超声波的特性;冰箱的冷藏功能利用制冷剂的特性。其他选项都不存在这一关系。所以此题答案为B。
(三)纵向对比法
一般来讲,解类比推理题目,我们比较习惯的是横向比较,但有些题目的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会发现选项中没有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或不止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此时就要考虑纵向查看题干与选项的关系,以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5】 通话记录:手机
A.硬盘:计算机
B.遥控器:电视机
C.录音磁带:录音机
D.语音文件:录音笔
解析:通话记录是手机储存的一种信息;语音文件是录音笔储存的一种信息。A、C、D三项都符合,但纵向对比后,A项的硬盘和C项的录音磁带都是实物,而题干中的通话记录和D项的语音文件都是一种信息形式。所以此题答案为D。
【例题6】 争议:仲裁:听证
A.诉讼:审判:旁听
B.通货膨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C.突发事故:现场抢救:善后处理
D.交通安全:交通法规:交通警察
解析:争议而后仲裁,仲裁过程允许听证。A、B两项都比较符合。纵向对比,争议和诉讼、仲裁和审判、听证和旁听都有相似的含义。所以此题答案为A。
(四)辗转排除法
有些难度较大的类比推理题目,我们无法简单的通过遣词造句法或纵向对比法直接得到答案,往往需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经过多次对比排除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在对比时,特别要注意选项间的细微差别,排除错误选项。
【例题7】 树根:根雕
A.陶土:瓷器
B.纸张:剪纸
C.水泥:砚台
D.竹子:竹排
解析:树根是根雕的原材料,A、B、D三项都符合。先纵向对比,根雕是艺术品,只有A、B两项符合。再考虑其他细微差别,从根雕可以看出原材料是树根,B项符合,但A项从瓷器不能看出原材料是陶土。所以此题答案为B。
二、对当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由于对当型题目的题干不完整,无法一眼看出词项之间的关系,因此解答时最首要的方法就是采用代入法,即将选项依次代入,寻找最合适的答案。
在寻找对当型题目的词项间关系时,也会用到前面所讲的直接判定法、遣词造句法和纵向对比法等,其解题过程是一样的。
【例题1】 萎靡不振 对于 ( ),相当于 ( ) 对于 食物
A.活力;丰衣足食
B.精力;饥寒交迫
C.毅力;饥不择食
D.动力;饥肠辘辘
解析:后者是影响前者的因素。因为缺乏动力而萎靡不振,因为缺乏食物而饥肠辘辘。B项饥寒交迫包括饥饿和寒冷两方面因素。所以此题答案为D。
【例题2】 ( ) 对于 表达 相当于 信件 对于 ( )
A.比喻 沟通
B.文字 载体
C.感情 抒情
D.交流 包裹
解析:将四个选项代入,A项,比喻可以用来表达,信件可以用来沟通,都是一种手段,关系类似。B、C两项都不能形成类似的关系。D项交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表达,但信件与包裹没有这种关系。所以此题答案为A。
▌逻辑判断
五不选,四原则,秒杀!
众所周知,逻辑判断是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题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的时候,考生会发现,可能性推理的句子往往冗长而复杂,材料本身所涉领域多为晦涩艰深的科普实验,因此,很多考生读完之后还是云里雾里。而且,可能性推理的选项往往很能迷惑人心,考生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总是感觉很吃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逻辑判断速解技巧
众所周知,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逻辑判断属于重点和难点,考场形势严峻,120分钟要答120道题,同时还要预留6-7分钟涂答题卡。这样也就意味着平均每道题的答题时间不足50秒。根据近年来逻辑判断的考察形式来看,难度体现在题干越来越长,题意越来越隐晦。想在短时间内选出正确答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公务员考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良,尤其是行测科目,无论是从出题严谨度还是选项的设置技巧,几乎无懈可击。那么考生们要如何啃下这根硬骨头呢?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下,可能性推理如何进行有技术含量的“蒙”。
1.类比选项不选
所谓类比选项是指题干中只提到了A这个主体,选项当中却出现了另一个主体B,想拿A和B两件事作比较来进行削弱或加强,但是两者是不同的主体,没有可比性,起不到加强或削弱的作用,这样的选项往往不选。
2.主观选项不选
所谓主观选项是指带有主观色彩的选项尽量不选。如某某人支持什么;某某人反对什么;绝大多数人认为什么,大部分人认为什么……这样的观点基本也起不到削弱和加强的作用,原因很简单,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没办法确定选项中的人的观点到底正不正确。
3.偷换概念不选
偷换概念属于常见错误,几乎是必考考点。偷换概念是指选项中的概念和题干中的概念看起来相似(大部分情况下,两者会有相同的字),但意思却是独立的,这样的选项也起不到削弱和加强的作用。
【例题1】为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甲地劳动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量身定制”了务工维权卡,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纠纷解决的步骤,咨询电话等内容编印在卡上,利用春节期间发放到外出务工人员手中。一旦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凭务工维权卡高效便捷地到务工所在地的劳动部门申诉解决。
以下最有助于务工维权卡取得实效的一项是:
A.乙地劳动部门的类似举措已经取得成功
B.该项举措得到甲地劳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
C.甲地劳动部门与务工人员所在地的劳动部门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D.务工人员所在地的劳动部门为持有务工维权卡的务工人员无偿提供全方位服务
【答案】D。 解析:A项属于类比项,直接排除,B项是主观项,直接排除。C项没有指明劳动部门和务工人员的具体关系,属于偷换概念,排除。要使务工维权卡取得实效,就要求务工人员凭务工维权卡到务工所在地的劳动部门进行的申诉能被受理,即D项为真。
4.金钱项不选
可能性推理做题的原则之一是不差钱。简单来说,如果选项中说一个项目无法实施或者一个工程无法继续,是因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或成本过高。这样的选项基本既不能削弱也不能加强 教育。
【例题2】H市的交通管理部门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我市市区的道路通行有明显改善。该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是由于我市聘用了大量的交通协管员。
以下哪项最不能削弱该负责人的结论?
A.今年初,H市专门召开会议对交通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整理
B.许多专家认为,聘用大量的交通协管员的成本巨大,得不偿失
C.今年初,H市市区的道路新建扩建工程刚刚结束
D.今年H市对驶入市区的车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许多大货车、外地车在交通“高峰”时期不能进入市区
【答案】B. 解析:B选项是金钱项,不能削弱和加强。符合问题直接选,既快又准。
5.权威项不选
所谓权威项是指选项中出现权威等类似字样。如权威机构调查表明、某专家说……等,这样的选项不选。原因十分简单,现在的专家都是板砖的砖了,权威机构也不靠谱,三鹿奶粉还通过权威认证但还是出问题,说明权威没有任何作用。
【例题3】一般认为,一个人80岁和他在30岁相比,理解和记忆能力都显著减退。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80岁的老人和30岁的年轻人在玩麻将时所表现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没有明显差别。因此,认为一个人到了80岁理解和记忆能力会显著减退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目前30岁的年轻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高于50年前的同龄人
B.上述调查的对象都是退休或在职的大学教师
C.上述调查由权威部门策划和实施
D.记忆能力的减退不必然导致理解能力的减退
【答案】A。 解析:A项说明现在80岁的人虽然在50年前即他们30岁时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比现在30岁的人差,但是他们现在玩麻将时还能表现出惊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那么说明今天30岁的年轻人到了80岁以后其理解力和记忆力将更不会明显减退,从而加强了题干论证。C项为“诉诸权威”。
二、日常推理之四大原则
日常推理难度不高,具体来说日常推理题是指在题干中列举大量的事实论据或者理论论据,问考生从中可以得出(或无法得出)某个结论。简而言之,就是恰当概括题干给出论据,然后给出所支持的论点。其典型问法主要有: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上述论述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据此无法推出的是?
这类题目和逻辑判断中的其他题目有很大的区别,它没有什么具体的知识类考点,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就是:从选项入手,分析正确答案要遵循什么原则。
第一,话题一致原则
话题一致即题干和选项要说的是同一件事,同一个话题。选项不能与题干有出入。
这个原则比较简单就不举例子了。
第二,整体优先原则
整体优先原则就是对题干整体的概括优先于对题干局部的描述。从有些题目中会发现四个选项似乎都能在题干中找到依据,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运用整体优先原则了,在四个答案中,进行从优选择。
【例题】:研究员挑选了600多名学生,让他们在屏幕背景为红蓝两色的电脑上接受测试。结果用红色背景电脑的人在记忆、校对等准确性方面得分较高,而使用蓝色背景电脑的人则表现出了更多出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04年夏季奥运会上,穿红色服装的运动员在拳击、跆拳道、摔跤等比赛中的获胜率为60%。蓝天、海洋给人带来开放和宁静感。由此推出( )
A.蓝色促使人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B.红色和蓝色容易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
C.红色在潜意识中象征着某种优势
D.红色易使人联想起愤怒、进攻性和勇气
这道题的答案是B。这道题的四个选项,其实题干中都有涉及,那么怎么选择,就是运用整体优先原则,从优选择了。B,选项是对题干整体的一个概括。
第三,从弱原则
中国人说话讲究中庸,就是不把话说满。这种情况在题目里也有大量体现,那就是正确答案通常是一些可能性的选项或者是一些语气比较弱的选项。
【例题】:一位穿警服的人从公安局走出来。根据这一陈述,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
A.这个人一定是该公安局警察
B.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警察
C.这个人一定不是该公安局警察
D.这个人是来该公安局办事的警察
这道题选择B,考查的是从弱原则。A,C,D过于绝对。
第四,慎选词汇原则
在日常推理中有些词汇是要慎选的,一是过于绝对的词汇:肯定、一定、绝对、所有等。正确答案通常要符合从弱原则,那么这些过于绝对的就不是正确答案了;二是表示比较和趋势的词汇:首要、主要、更、最、越等。
【例题】:一本仅用十几万字写出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普及读物《中国读本》,继在我国创下累计发行1000余万册的骄人成绩后,又开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可以推出的是( )
A.历史图书应该走普及化、大众化道路
B.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历史感兴趣
C.《中国读本》可能授权国外出版商出版
D.越是大众的、越是民族的,越容易走向世界
这道题选择C,符合从弱原则。选项A,过于绝对。选项C,D都表示比较和趋势,题干中没有提到,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