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明君 转载 2017年10月14日 20:11:36
关于我市加快休闲产业发展的建议

未标题-1.png



关于我市加快休闲产业发展的建议


兰州休闲产业是由具有“公共福利”性和“需付费”型的消费休闲两大部分组成,具有修养、旅游、度假、健身、消遣、娱乐等显著特征,正成为兰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旅游业、会展业、体育产业、文化传媒业等构成的兰州特色支柱休闲产业近些年来迅速发展,兰州休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或关联产业群逐渐形成,在兰州整体经济的上升带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已具备发展国际休闲城市的潜力。但兰州休闲产业还存在着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保障体系不完善、休闲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休闲质量不高、休闲时间集中等。我们近期经过深入调研后,现提出如下加快我市休闲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兰州休闲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一)培育知识型休闲产业集群。一是培育核心辐射知识型休闲产业群。城关区休闲产业集群以省图书室、市图书馆、《读者》杂志社、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地质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兰州大学、中科院图书馆为核心的知识型中心辐射休闲产业群。二是培育文化知识圈产业群。以城关区核心辐射知识型休闲产业群为辐射源,带动周边及主城四区和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等知识型产业链延伸展开,鼓励这些单位周边商企以生产销售经营文化类产品为主,从而形成兰州文化知识圈。以文化知识圈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对学校、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为主要对象提供休闲产品。三是培育三县远郊区城镇及小城镇知识型休闲产业群。以县区及小城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为次中心,发展知识型休闲产业。


(二)培育高技术创新休闲产业集群。一是培育高技术创新型休闲产业群。安宁区休闲产业集群主要依托发挥兰州经济开发区和本区高等院校集居人才资源丰富等优势,围绕技术创新展开,以科技创新为主要产品内容甘肃科技馆兴建为龙头,突出以高级中心和辐射产业集群为特点,形成高新技术开发集聚区。二是培育高新技术开发型休闲产业群。城关区雁滩、彭家坪、榆中和平、定远高新园区,加快发展现代工业创意、3D打印体验馆、大数据云平台展览馆、创新创业文化旅游等高新技术创业休闲产业。三是培育高新技术孵化型休闲产业群。兰州新区以科技孵化中心为依托,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展览馆、无人机及机器人体验馆、绿色装饰材料科技馆等高新技术休闲产业。


(三)培育商贸服务休闲产业集群。一是培育住宿餐饮服务休闲产业群。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特色餐饮等,鼓励建设和发展小吃城、美食街、夜市等,餐饮住宿业与旅游、文化、养老等相互融合,开展连锁经营、网络团购、微博打折、微信促销、刷二维码等新型营销方式,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培育零售批发服务休闲产业群。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机制,确保特色农产品进城,工业品、生产资料下乡。积极推进流通企业借助“苏宁云商”属地化结算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三维商城”、“秀宝网”等地方优势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


(四)培育环城度假休闲产业集群。一是培育环兰生态绿带绿桥休闲产业群。启动环兰生态绿化带建设,加快北部新区和市域西部等生态林带屏障建设,构建环兰州生态屏障。加快市域南部、南北两山三大城市绿桥生态建设。二是培育度假住宅型休闲产业群。加快发展兰州新区、兴隆山、什川、青城、河口、连城、海石湾及三县一区城镇及刘家峡、临洮等为活动空间的城市郊区游憩休闲产业群。三是培育美丽乡村休闲产业群。以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体验、绿色食品餐饮、乡村度假为主的农家乐为重点,加快发展三县远郊区乡村休闲产业群、风景型休闲产业群、体验型休闲产业群。


(五)培育综合型休闲产业集群。一是培育兰州西部城市综合休闲产业群。以甘肃省博物馆、兰州西客站、兰州中心、小西湖公园等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城市综合休闲产业群。二是培育七里河区综合休闲产业群。加快发展城西购物、医疗保健、美容美体等为主的综合型休闲产业群。三是培育安宁区综合型休闲产业群。加快发展兰州植物园花展、仁寿山公园、农家乐、桃花旅游节系列等综合休闲产业群。


二、培育宣传兰州休闲产业优秀品牌

(一)积极培育全国避暑夏宫品牌。以市被评为联合国“今日变革奖”、全国十大避暑城市、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为契机,巩固“兰州蓝”治理等建设成果,乘势而上,大力宣传培育兰州是全国避暑夏宫的休闲产业优秀品牌,努力把兰州建设成全国区域性避暑休闲盛地。


(二)积极培育金牌“兰马”品牌。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着力提升“兰马”赛道建设,重点提升赛道周边景观建设,加强“兰马”赛宣传报道,总结历届成功经验,改进赛事中存在问题困难,巩固提高赛事质量与水平,稳定培育“兰马”赛金牌赛事招牌。


(三)积极培育黄河风情文化品牌。加强黄河兰州段生态及湿地修复、堤坝维修加固和沿岸河洪道治理,延伸黄河风情线东西段,加强沿河绿化及景观工程建设,提升黄河文化旅游节档次和水平,努力打造兰州“外滩”休闲产业名牌。


(四)积极培育兰州拉面饮食品牌。加快兰州拉面标准化建设,开发系列化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向全国乃至全球化链锁经营方向发展,由六百亿元产值产业向千亿元产业集群规模迈进,以此为龙头推进兰州餐饮服务业发展。


(五)积极培育读者书香文化品牌。依托世界第三、亚洲和全国第一销量的《读者》杂志,兴办中国兰州读者书香文化节,中国兰州读者读书节等活动,重点在搞好实体图书销售基础上,开发读者网络销售平台,读者电子图书、读者网络图书馆建设等,促进读者向全媒体、融媒体方向发展。


三、转型升级兰州休闲产业发展动能

(一)加快兰州休闲产业宣传转型升级。加大资金、研发及合作等投入,利用中央电视台及其相关文化宣传频道,国内各省区和城市电视频道,以及广播、报刊、网络等平台,还有各种广场、地铁、车站、机场、码头等设立宣传牌和循环播放专题宣传短片等,加大与各省区、各城市相互推介和宣传交流活动,在全市宾馆酒店车站设导游图电子屏、免费发放导游图等,大力推进休闲产业信息化建设,启动实施休闲业(知、著、驰)“三名”工程,提升兰州城市品质。


(二)加快兰州休闲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加快兰州休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特别是开发培育一批一日游、三日游等市内短线精品旅游线路,改造提升兴隆山、五泉山、白塔山大景区、官滩沟、石门沟、鲁土司衙门、八办、金城关、关山、徐家山等景区景点。抓着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大力开发与周边长线旅游精品线路,并重点开发兰州休闲旅游纪念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化产品开发,补齐兰州休闲产业发展缺乏纪念品的短板。


(三)加快兰州休闲产业融资转型升级。加快制定实施兰州休闲产业发展融资支持优惠政策,充分挖掘兰州民间资本和非传统融资方式的融资潜力,利用PPP项目和BOT、BT、TOT、TBT等融资模式开发兰州休闲产业,重点融资开发盈利性休闲产业,解决兰州休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


(四)加快兰州休闲产业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出台实施兰州休闲产业发展与市民消费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有价票券化投入,引领休闲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重点搞好文化、旅游、会展、健康等休闲产品消费扶持,实行发放免费和优惠低价的门票、参观券、消费券等方式,促进传统休闲产业向绿色、生态、人文的新型休闲产业转型升级。


四、完善兰州休闲产业发展创新体系

(一)创新兰州休闲产业发展理念。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强化学习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大兰州、大休闲、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大市场的休闲产业发展观和新理念,切实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发展、盈利性休闲产业与非盈利性休闲产业、休闲产业发展与其它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打造与兰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相协调融合的休闲产业,加快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


(二)创新兰州休闲产业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壮大兰州独特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彩陶文化、水车文化、创意文化、地质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西游文化、土司文化等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兰州特色陇原民俗文化园、西游文化园、敦煌系列歌舞剧、陇原文化黄河雕塑长廊、黄河明珠塔等兰州特色文化内涵休闲产业的研究开发,着力开发休闲纪念品生产、营销、宣传等,丰富多元文化为载体的休闲产业新内涵,不断增强休闲产业发展软实力。


(三)创新兰州休闲产业资源挖潜。兰州发展休闲产业的潜力十分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探索加快开发永登县树屏丹霞地貌公园、兰州野生动物园、皋兰县九合天府沙宫地质公园、皋兰县什川黄河小三峡石林地质公园等休闲旅游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兰州新区长城影视基地、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兰州大兰山景区建设、兰州百合文化大广场等休闲旅游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农家乐及青城、河口、兰州老街等古镇古渡农村休闲旅游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兰州儿童游乐园、兰州西部欢乐园等儿童休闲产业;重点研究开发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建设为龙头的丝路文化休闲产业,打造“丝路明珠”魅力休闲城市等。


(四)创新兰州休闲产业发展模式。今后我市休闲产业发展要坚持走品质化、高端化、集约化、生态化的路子,重点创新开发兰州苦水玫瑰休闲产业,通过兴办中国兰州玫瑰产业与电子商务论坛、玫瑰花浪漫情人旅游节、玫瑰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打造世界玫瑰之都休闲产业;重点创新开发兰州百合休闲产业,通过兴办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兰州百合祝福文化情亲节,兰州百合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打造中国百合之都;重点开发壮大兰州新区、榆中县和平、榆中东弯牡丹园、香草世界园休闲产业;重点加快建设改造提升榆中兴隆山、安宁、皋兰什川滑雪场,尽快启动建设兰州城区南北两山百里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工程、环兰州自驾宿营旅游、低飞滑翔项目等,打造兰州城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新业态。


五、优化调整兰州休闲产业布局结构

(一)大力发展非盈利性休闲产业。一是建议政府在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均衡协调非盈利休闲产业与盈利休闲产业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导向,增加非盈利休闲产业项目资金、规划研发等投入,促进休闲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健康持续协调化发展。二是加快发展“五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等公共休闲产品的非盈利休闲产业对增加财政收入也是至关重要,它仍然可以间接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休闲产业。一是围绕一个“新”字,狠抓旅游休闲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全域旅游理念,创新全域旅游思路,创新全域旅游措施,创新全域旅游产业,创新全域旅游商品。二是围绕一个“全”字,狠抓旅游休闲资源优化配置。全要素参与,全过程体验,全结构,全体系、全管理,全推进。三是围绕一个“融”字,狠抓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遗址旅游。美丽兰州、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围绕一个“特”字,狠抓旅游休闲产业错位发展。山水城市、宜居城市、宜游城市、活力城市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功能区。


(三)大力发展文教休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加快“乡村舞台”村级旅游示范点的融合发展及城市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积极发展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推进文溯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和数字化处理精品出版工程。培育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网络传媒、动漫游戏等新文化业态实施文化数字化、精细化、网络化服务工程。二是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休闲产业。积极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幼儿教育、老龄文教、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以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主体、企业全面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四)大力发展会展休闲产业。一是加大对地方性节会活动培育开发。逐步提升甘肃大剧院艺术节、兰州城市购物节、兰州服装节、兰州皮草直销节、兰州丝绸服饰展销会、兰州汽车展示会、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周、兰州美食节等档次和水平,不断拉升节会休闲旅游的效应和功能。二是加大对全国性、国际性节会活动的培育开发。争取兴办中国兰州跨境电商物流节、中国兰州“一带一路”合作国际论坛、中国兰州3D打印产业高层论坛、中国兰州绿色装饰材料论坛、中国兰州无人机公开赛、中国兰州机器人大赛、中国兰州高原夏菜嘉年华、中国兰州羊皮筏子漂流节等节会和赛事活动,提升兰州形象,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应。


(五)大力发展健康休闲产业。一是加大体育健身产业建设。假日开放学校文体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办好全市农民运动会、市直机关运动会、行业职工动运会等各种体育赛事。二是加大公共卫生产业建设。大力推广全民定期体检活动,加强健康教育,搞好计划免疫和疾控工作。建立健全全市医疗网点,搞好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改善卫生服务态度,逐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三是加大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休闲产业建设。


六、健全兰州休闲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一是建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以国家已出台《国民休闲纲要》和我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加快制定实施地方休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法规及鼓励错时休闲等公共政策。二是将休闲产业发展纳入立法及法制管理范畴,杜绝影响产业发展不良行为,依法促进产业走上法治化、正常化、产业化发展轨道,建立健全兰州休闲产业发展良好的治理和技术生态系统。


(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休闲企业,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和市民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市委专家顾问团和市政府科技顾问团决策咨询作用,科学民主广泛深入论证,研究制定实施兰州休闲产业发展“十三五”及年度等中长期规划,相关实施方案、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等。二是开展休闲产业普查,摸清家底,必须明确兰州休闲产业划分范围,推进休闲产业统计改革,确定休闲产业发展核心产业群和外延产业群,形成动态发展规划方案,定期及时反馈修订,促进休闲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大公共休闲产品投入。一是市、县区财政要统筹安排,建议设立公共休闲产业发展基金,并在中长期和年度预算中,随着财政收入增长相应逐步增加公共休闲产品支出预算额度。二是应重点加大人均绿地面积、道路景观工程、城市自行车道、大型健身步道、全民健身广场设施建设等公共投入,不断加大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为市民休闲提供良好基础设施。


(四)加强休闲产业人才培养。一是以西北师大旅游学院、兰州旅游学校等在兰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依托,以订单培养为办学模式,调整开设休闲产业院系和专业,建立休闲产业实训基地与教育网络体系,加快培育不同层次休闲产业人才。二是对现有休闲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各级旅游等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提高休闲产业人才队伍素质。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两学一做”也需要“五味调和” 热门稿子
当前,“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各地深入、有序推进,这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实践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中华饮食烹饪讲究“五味调和百味香”一样,要把“两学一做”抓到位、见实效,也需要用“五味”进行“调和”。
全力打好干部工作“组合拳” 热门稿子
省委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构成我省干部工作上、下、管、育、爱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既总结了经验,又创新了做法;既延续了传统,又探索了规律;既贯彻中央精神,又体现浙江特色,是新形势下我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中蕴含的理论内涵、实践逻辑、政治站位,值得我们学深悟透,指导工作推动实践,锻造一支事业发展需要的浙江铁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支点 热门稿子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这是党内政治生活取得实效的三个支点。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