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题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考虑到考试工作中流程设计和标准化的可操作性,概括题题干与要求的设计也会选取材料中相对相对符合公务员工作实际的方面来进行考察。
举个例子,假如公务员小刘要向领导汇报工作,那么他汇报内容的主干往往无非就是“谈问题”、“分析事情”、“提措施”。这也就是我在这要告诉大家的,申论概括题考察的三大类形式和混合变形。
问题类:
多是围绕材料中的问题来进行提问,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够通过阅读来发现问题本质,并进行有效梳理。这类概括题问法相对容易识别,除了直接问“请归纳/总结/概括……的问题”这种问题类基本问法外,常见的问法还有“……(不好的、负面的)原因”、问题类词语(如:缺失、不足)、负面现象等。
例1: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例2:阅读给定资料1-3,请概括M市政府在推动PX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要求:内容全面、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例3:“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例4: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例5:根据给定材料,简要概括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问影响类:
这类概括题问法相对不易识别,考生容易把原因和负面影响搞混,两者区别在于原因是“途径”,负面影响是“结果”。在语言描述上,作用/功能=影响=意义。这类概括除了直接问“请归纳/总结/概括……的作用/影响/意义”之外,还会有“……的功能”、利弊等。
例1:根据“给定资料1~2”,谈谈家风建设在当前的现实意义。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例2:“给定资料”列举了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出这些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例3:街头艺术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延续,根据给定资料1-4概括街头艺术积极的社会功能。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50字。
做法类:
做法类概括一般重在考察考生从材料中找出优秀经验、成功做法、具体措施的能力,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提炼为启示或者借鉴。而且做法类概括几乎都是有“条理性要求”的。做法类概括是三种分类中最好识别的,常见问法有:概括/归纳……的经验/做法/措施/启示(此类启示须配合“概括/归纳”二字出现)等。
例1: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
要求:分条归纳概括;表述准确、完整;不超过150字。
例2:“给定资料3”介绍了美剧、韩剧的成功事例,请根据“给定资料3”,概括人们从中能借鉴到哪些经验。(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例3:根据材料13,提炼概括新加坡在国际化进程中四个方面的做法。
要求:1、概括准确,文字精炼用词恰当,条理清晰;2、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混合类:
顾名思义,这类概括虽然不属于三个细分的类目,但也是由三种基本问法构成的,在出题形式上看:可能以两个问题明示的方式给出,也可能以一个问题包含两个问题的方式出现。在内容组合上看,会有“影响/作用的好与坏组合”、“问题与作用组合”、“问题与做法组合”、“做法与意义/影响组合”等。
例1:阅读“给定资料1”,请分析划线部分所指的创客令人“爱也难,不爱更难”的主要原因。
要求:结合材料,全面、深刻、准确。不超过200字。
例2:结合给定资料,概括浦东新区等区县市场监管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通过上面的讲解与理论,我们对申论考试中概括题的考察点有了一个大概认识,这部分的学习让我们知道题型考点的大的分类,对我们准确把握题目问题,提高考场答题速度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当然,申论考试随着反模式化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如:内容提炼、关键词归纳、观点/现象概括等独特的考察形式,但本质仍是上面所讲三大类概括,只要把握关键词或者用混合类的解法,就可以准确的把握考点的方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