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摆渡公考 转载 2017年10月19日 10:12:25
看破类比推理文学常识的玄机

1.png

类比推理在行测笔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它是一种逻辑思维形式,解决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首先要在两组词或者多组词之间“找关系”,然后在选项中找到符合这种关系的词组就可以了。

 

从考点上来看,主要分为四大类: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理论常识。在解答逻辑关系和言语关系类的题型时可以从形式上进行排除或选取。经验常识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相对较多,难度则相对较低。

 

例题1:梵高:《向日葵》

A.河流:树木

B.鲁迅:《呐喊》

C.尼采:哲学家

D.《八骏图》:齐白石

 

【解析】这道题涉及到文学常识,但是在解答时则较容易。即使不知道题干所述内容也可以推出选项。梵高,人名,《向日葵》带有书名号,文章或者绘画,一定是作品。据此可以排除A,A项里面河流和树木是同类不同名的事物;C项哲学家是一种称谓,而不是作品;D项人名和作品的位置顺序不对应,排除D.从而确定选项为B.

 

考生们在解答的时候对于前两类比较容易把握,而经验常识和理论常识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作为应试者不能预先得知出题者所预设的范围。在考场上不仅要准确还要快速。很多同学在解类比推理题时为了快速而忽略了一些细节,最终选出了一个错误的选项。这些细节里面暗藏着“玄机”,而这个“玄机”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选项或选定正确选项。

 

例题2:子夜:茅盾

A.德伯家的苔丝:苔丝

B.母亲:高尔基

C.罪与罚:托马斯·哈代

D.聊斋志异:吴承恩

 

【解析】考生们在拿到这道题时不知道苔丝、罪与罚,于是慌乱了手脚,胡乱的选取选项。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题干里面,子夜和茅盾之间是作品和作者之间的关系。D项中吴承恩可以立即排除;《罪与罚》是俄国作家的作品,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排除C;A项中《德伯家的苔丝》从标题可以看出里面的主要人物就是苔丝,那苔丝一定不是作者,可以排除;选择B项。

 

例题3:文心雕龙:刘勰

A.哈利波特系列小说:LK罗琳

B.福尔摩斯探案集:福尔摩斯

C.资治通鉴:司马迁

D.欧·亨利短片小说集:亨利·詹姆斯

 

【解析】题干刘勰是文心雕龙的作者。B项中福尔摩斯探案集主人公一定是福尔摩斯,而不是作者,排除B;C项资治通鉴为司马光所着,司马迁着作为史记,故排除C;D项欧·亨利小说集,作者一定是欧·亨利,排除D项,确定选项为A.

从例题中可以看出,很多选项只要需要关注细节,即可从选项里面推出作者和主要人物。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行测类比推理题:常考成语考前速记
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广,技巧性比较强的一类题目,这几年考试中总会涉及到常识题,并且常识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我们对一些常识知识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含有成语类的尝试题目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广,需要一定积累的题目,那么需要我们做一些必要的功课,我们今天就中国成语中主人公与其对应故事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作为省考中的高频考点,其知识点较多,考察题型比较灵活,有已知真求假,已知真求真。已知真求真,即由真命题推出结论,此类题型在假言命题中是考察重点,而且出题方式灵活多变,可简可难。
两道行测难题
1.归谬法:是指通过假定被反驳的论题为真,由此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确定被反驳的论题虚假的方法;根据定义,乙用了归谬法的是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