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知网 转载 2017年10月27日 22:32:35
易混淆近义词语汇总(五)

4.gif

1、 讹传,动词,指错误地传说,如“这一讹传不要紧,我倒成了一个罪人”。

 

讹舛,名词,指文字错误,如“这段文字的讹舛太多”。

 

2、 遏止指用力阻止,阴遏,便停止,着重指立即猛力制止事物的延续,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如“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

 

遏制指压制、控制,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做宾语,如“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题例: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遏制)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活动(多用于军事),如“我军用两个团的兵力牵制了敌人的右翼”。

 

“制止”强迫使停止,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着重指运用权力限制事物的发展或迫使某一行动停止,其对象不一定来势猛烈,如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常宾语,如“制止侵略”。

 

题例1:我国科学家成功的解析SARS病毒进化规律,今后如果注意对可能来自动物的新发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就可____能SARS暴发流行。(遏止)

 

题例2:洪水来势凶猛,一时间难以_____,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住自己的情绪,上下团结一心,搞好抗洪救灾工作。(遏止、遏制)

 

题例3:去年“非典”时,在一片“有效_____”的乐观判断中,钟南山又一次发出“醒世恒言”,认为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上述提法不妥,用“有效_____”的提法比较合适。(控制、遏制)。牵制敌人力量,遏制情绪,有效控制,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

 

3、 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如“我们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大丰收”。

 

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如“会上大家热烈讨论,并且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二是用在复合句的后一半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她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且出度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6、 而后,以后、然后,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用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动手”。

 

尔后指从此以后,如“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尔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

 

7、[融化◇熔化◇溶化]“融化”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多用比喻,如“他心里的冰雪终于融化了”。“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如“铁加热到1530℃以上会熔化成铁水”。“溶化”除有“融化”意外还指固体溶解,如“食盐在水中,很快就溶化了”。

 

8、[融合◇融洽]“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洽”指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9、[融解◇溶解]“融解”指融化,如“山顶上的积雪融解了”。“溶解”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布在一种液体中,化学用语,如“食盐很快就被溶解了”。

 

题例: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了。(融解)

 

10、[糅合◇揉合]“糅合”即搀合,混合,多指不适宜合在一起,如“强硬地把大家糅合在一起了”。“揉合”即团弄,多指软质可塑性物质的加工,如“揉合面团”。

 

11、[内疚◇歉疚]“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内心深处的疚愧,如“内疚于心”。“歉疚”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如“歉疚不语”。

 

题例: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感到_____。(歉疚)

 

12、[如实◇真实]“如实”按照实际情况,如“如实汇报”。“真实”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如“真实情况”“真实感情”。

 

题例: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_____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作基础。(如实)

 

13、[若有所失◇若有所思]“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什么的样子。

 

题例:把朋友送上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_____地转身离去。(若有所失)

 

14、[容许◇允许]“容许”着重指容忍、认可,语音较重,如“一寸国土也不容许侵犯”。“允许”指答应或许可,语意较轻,“在老师的允许下,我们到球场打球”。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极易误用成语解读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题目中对考生成语的运用考查的非常多,本文搜罗了极易误用成语,并帮助考生进行解读和讲解,希望能对考生的行测考试分数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掌握言语意图
公务员考试有一种题型被称为意图判断题,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它和主旨概括题很相似,因此考生在做此种题型时很是头痛,考生需要理解其中的答题思路和考查的要义,从而能够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病句解析三步走
第一步:将句子的主干提取出来,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先检查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有无成分残缺或多余。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