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图在线 转载 2017年10月20日 21:07:25
言语必考五题型

4.gif

一、主旨概括题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主旨概括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心主旨。纵观近五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可以发现主旨概括题的考查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为40%,2006年为40%,2007年为60%,2008年为55%。可见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对于这种题型的考查比例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所占比例还相当大,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若想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胜出,就需要重点把握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对这段文字复述最准确的一项是”等。

 

对于主旨概括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就在于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重点的核心语句,即能够承载文段主要内容的语句,我们称之为主题句。然后在备选项中选出一项与主题句意思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就是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

 

从文段的微观角度讲,关联词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句与句之间关系承接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段主题句的标志所在。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关联词的标注与提示,从而快速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针对主旨概括题,我们选取了三十道历年真题进行讲解,专门通过寻找文段关联词语的方式来辨别文段的主题句,其作答思路就是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

 

此外还可以从宏观角度入手,从行文脉络切入,进行快速有效的辨别。就整个文段而言,从宏观角度入手的关键就在于把握文段的行文脉络。所谓行文脉络指的就是文章的结构,作者写作的思路。把握了一个文段的行文脉络,也就把握了这个文段的灵魂,找到主题句并非难事。因此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着重培养自己把握行文脉络的能力,在泛读的同时也要选一些文段进行精读,通过二者结合的方式让自己能够达到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行文脉络,明确作者表达观点的能力,这是解题的制胜法宝。

 


二、意图推断题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意图推断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初衷。这种题型曾经在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出现了9道,占言语部分总题量的30%,达到了考查的高峰。在2007年、2008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也以每年考查题量20%的比例成为考核重点。

 

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本文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念是”、“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等。

 

对于意图推断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把握提问的要点,既然是“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意味着在原文的表述中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将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表明,而需要考生阅读时结合文段去把握作者说话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即通过文段字面语句的表达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然而对于这类题目很多考生并没有非常清楚地辨识,在看到问题中出现了“主要观点时”还以为是考查主旨概括题,却忽略了问题中还有“想要”、“意在”、“推出”等字样,在审题时就造成了理解的偏误,以致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三、态度观点题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态度观点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这种题型考查了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考生对于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适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理、揣摩。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作者的原意”、“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评价”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XXXX有无道理”、“作者认为XXXX是否正确”、“作者对XXXX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等等。

 

有时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很有可能文中的主题句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对某事的评价。另外一些题目则与意图推断题的考查要点吻合,要求考生把握作者观点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不过这类题型在涉及到对某事的评价时还是具有特色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文段作者的观点是鲜明并且直截了当的;有些文段作者并非没有态度观点,而是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评价却存在着一种倾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间接地表露;有些文段的表述客观具体,但作者对此并未作任何评价;有些文段涉及到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是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另一问题却未作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以上这些类型都存在于态度观点题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仔细辨别,从而正确选择答案。

 

 

四、细节判断题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被称为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了考生迅速辨别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在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中每年都会出现,是考试的必考题型,因此一定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其中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段判断四个选项的说法正确与否,通常选项范围涵盖较广,涉及文段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信息,对于考生来说难度较高,在仔细辨别的同时也耗费了作答的时间。正因为是对题目细节的考查,所以在出题的过程中容易设置思维陷阱,如果考生稍不留神,很可能就会被误导造成错选。因此要把握好细节判断题,就要充分了解题目设置的陷阱何在,有备无患自然万无一失。

 

通常会在提问中出现“正确/不正确、”“可以/不能得出”等字样,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

 

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段隐含细节或推断信息的能力。其中有些题目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题目是对这一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题目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基于细节判断题的以上特点,要正确的答题思路应该首先明确哪些陷阱容易在出题时设置。通常选项设置的陷阱有如下几类:

 

1. 时态上的偷换;2.数量上的偷换;3.话题上的偷换;4.概念上的偷换;5.逻辑上的偷换

 

针对以上几种类型的偷换考生要注意有效辨别,仔细作答。

 

 

五、语句排序题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开考试的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语句排序题。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这种题目相对而言难度较高,表层考查了考生的语感,深层则考查了考生对于文体风格及特征的掌握情况,体现了考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功底与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说从考查的难度角度讲,语句排序题又加深了难度,更能体现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也能够体现出考查的效度。所以这种题型虽然属于一种新的考法,但是有可能成为一种考查的趋势体现在今后的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中来取代语句衔接题,考生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这种题目,考生要明确作答的顺序,就要充分利用备选项所提供的隐含信息,其中包括句中的关联词语、句子的谈论话题、句子的主体、文段的行文脉络等。在选择答案时还要注意确保几个句子之间话题、主体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微观至宏观:利用关联词语是将句子连接起来最具标记性的方法,因此如果句中存在关联词语,那么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关联词语找出,确定之间关系搭配成组,然后再进一步寻找组与组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做题方法。

 

2.宏观至微观: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先通过对行文脉络的初把握,确定所有句子在文段中的地位,对于句子的先后顺序有一个粗略的划分,然后通过关联词语等进一步明确句子间的顺序。

 

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解题技巧,考生可以根据关联词语的有无以及文意是否鲜明,来确定解题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言语理解之高频成语(四)
91、名实不符:名声、名义与实际不相符合。又作“名不副实”、“名实不副”。 92、名噪一时: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你不得不了解的两种文段类型
当题干中出现消极的社会现象时,该文段属于问题类文段。问题类文段可以体现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是文段的主旨句。
2017行测成语储备精选
★曲高和寡<释义>比喻知音难得。后亦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高深莫测<释义>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令人费解<释义>让人感觉很难懂,不容易理解。 ★晦涩难懂<释义>文字隐晦很深,难以理解。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