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类文段
当题干中出现消极的社会现象时,该文段属于问题类文段。问题类文段可以体现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是文段的主旨句。
【例1】事实上,延期偿债不仅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埋下了威力更为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借新还旧”成为地方政府的常规做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有鉴于此,中央政府应及时采取强硬手段,制止地方政府继续大唱“拖字诀”;有关部委也应积极考虑借助资本市场消化地方政府公共债务,以债务证券化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化解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也应适当削减其经济建设职能,实现财权、事权对等,从根本上消除负债过度的生存土壤。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中央政府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指导作用
B.论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C.分析限制地方政府延期偿债的原因
D.说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常规做法
【答案】B。
【解析】第一句和第二句提出了问题,即为延期偿债会埋下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第三句解决问题,通过条件关联词“应”引出对策,即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三个主体可以采取的行动阐述对策。对策即为主旨。
二、观点类文段
当题干通过分析原因、举例子、反面论证、介绍背景等分述方式支持或证明某一观点时,该文段属于观点类文段。观点句为文段主旨句。
【例2】在讨论留守儿童问题时,有些学者将其归咎于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因素,强调亲子分离,但无论是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之类的人口国内迁移,还是下南洋形成的人口海外迁移,都曾产生大量留守儿童。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大量外出经商,其家乡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而由城市化产生的留守儿童,在近代的浙北、苏北等地也早就初具规模。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呢?这不仅因为其规模日益庞大,更因为乡村社会发生嬗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育人环境。在通往现代化、城市化的路途中,乡村社会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衰落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乡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B.乡村社会的衰落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
C.探讨留守儿童问题不能仅从个体和家庭层面找原因
D.历史上有留守儿童却并未产生问题
【答案】B。
【解析】第一句通过转折关联词提出历史上的人口国内迁移和海外迁移都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第二句提出明时期也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第三句提出在近代留守儿童也初具规模。第四句提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90年代后,留守儿童成为公众议题。第五句通过“因为”解释原因,原因为递进关联词后面提到的内容:乡村社会的嬗变。最后一句解释说明乡村社会的嬗变。
问题类文段和观点类文段是考题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识别出文段结构后准确的找到主旨句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