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川 转载 2017年10月03日 21:41:06
(社会现象之政策类)2015年8月12日江苏省、天津市海事局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面试真题及解析.png

【典型例题】城市现代化进程快,出现交通拥挤,有城市出台政策,有车位才能买车,对此你怎么看?(社会现象之政策类)(2015年8月12日江苏省、天津市海事局事业单位面试真题)【193班4课】

【课后整理】193班 cupid

【天川点评】

学员一(小黑)答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私家车保有量大幅上升,交通拥堵更加严重,出台有车位才能买车政策,对私家车保有量也是限制,我认为应该辩证看:

积极方面:

第一,控制私家车数量,缓解交通拥挤。

第二, 可以减少道路上的安全隐患,停车难会给小区带来隐患。

第三,限制私家车数量,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空气质量提高

折射出问题:

第一,没有车位不能买车,不方便大家自由出行。

第二,政府配套措施不完善,出此政策实属无奈之举。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大力发展配套设施,可以修建停车场,立交桥,缓解城市拥堵状况。

第二是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比如地铁,公交,来代替私家车出行,来减少路上交通拥挤的状况。

第三,政策相对单一,还可以采用单双号限行,摇号购牌等方式

我认为通过以上方式能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也应该遵守国家规定,支持国家政策,在有车位的情况下才买车。

 

学员二(竹子)答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成为交通拥挤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原因,出台有车位才能买车的政策,相信通过媒体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反对的声音一大片,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出台这样的政策,有其合理的一面,积极的意义

   首先:相信出台这样的政策的初衷,是要减少私家车保有量,缓解交通拥挤现象,减少事故发生率,而且通过减少私家车拥有量,减少尾气排放量,达到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效果

但是这个政策不利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有失公平,有车位才能买车,而作为公民,都有买车的权利,但只有有车位的人才能买车,会忽视了社会经济收入低的群体,会让有钱人买到更多的车位,更多的车。

第二,政策有避重就轻的因素,交通拥挤现象是多方位原因造成的,政府应该多方面的认真深入分析,去寻求个合理的方式解决,而不是限制购买私家车这种限制公民权利的方式来缓解现象。

第三,这种政策的出台,会导致车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会导致车位价格的上涨,产生权利寻租的空间

综上所述,这个政策的出台,需要进一步的斟酌分析,所以我建设政府从以下方面着重考虑解决交通拥挤的情况。

    第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政府要通过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倡导大家积极乘坐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减少大家私家车出行的量,缓解交通压力。

第二,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科学设置立交桥,红绿灯,提升城市化建设水平,从而缓解交通压力。一些城市在规划上的落后导致道路设置不合理,也是造成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城市要在规划上加强科学化,合理化水平,通过科学合理设置交通,建立立交桥等新兴方式缓解交通,而且科学合理设置红绿灯,缓解交通压力

第三,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收取交通拥堵费,限定时间,限定地点等限行方式缓解交通压力。西方国家有很多经验,我们不同城市可以根据情况学习经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

总之要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尊重民意,发挥民智,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政策,老百姓满意的政策,来即加快我们城市化进程,又交通拥堵,又尊重百姓的权利,才能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满意

 

学员三(娟娟)答题: 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出台政策,这市政府公共职能的体现,但是对于有车位才能买车这一政策,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限制了骑车购买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目的,因为现在车位紧张,数量有限,买车位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购车能力,缓解交通

第二,有利于环境保护,排放尾气,对环境污染严重,限制有车位买车,限制一部分人去买车,从而延期或者打消买车念头。

但另一方面这个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就是会增加汽车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有车必须买车位,会是汽车使用者租车位的想法打消,不利于汽车长远停放的问题,第二打消购车积极性,不利于汽车行业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是倡导绿色出行,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张贴宣传海报,电视媒体播放绿色出行好处,图片对比等方式,了解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威胁健康。

第二增开公交路线,倡导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

第三,在交通要道,交通拥堵的地方,增开红绿灯指示,使他们在出行时有更多的指示,使自己在交通拥堵是遵守规则。

我相信初衷是好的,但出台的同时会给一部分带来好处,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另一部人的利益,要客观看问题,相信通过努力,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学员四(张瑞)答题:(张瑞在2015年山东省事业单位面试中取得面试88.8分,全场第二的成绩,全场第一89.1分,从笔试第12到总成绩第5,招5个)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也使交通拥堵的现象更加严重,需要政府迫切解决,某事出台有车位才能有车,体现出对城市交通的关注,但是否符合民意,是否能常态化执行,需要辩证看待。

首先政府政策的出台有积极的一面,

    第一,政策出台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能降低汽车保有量,使城市汽车减少,在出行方面有一定的选择,能缓解交通压力,

第二,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充分利用,能够很好的提高车位的购买力,能够引导车位的充分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好处,缓解城市居住用地建设,有利于消费。

第三,有利于市民科学的选择出行方式,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游积极的意义。因为有车位才能购车,对出行方式有改变,促使购车减少,尾气排放,加强环境保护。

有欠缺

一政策的出台没有经过科学化考量,科学化有待商榷,没有征求民意,民意的选择和政策没有很好结合,违反部分人的意见。

二政府只顾面子工程的建设,忽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交通拥挤方面有影响。

三对部分市民不公平,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不是每个市民都有能力买车位再买车,市民压力大,有失公平。

针对以上剖析,采取以下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第一,政府在制定政策之前,要征求民意,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体现政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才能让政策常态化执行。

第二,在城市建设时,不能只注重面子建设,还要注重里子建设,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路政建设,要多渠道的对交通建设,高架桥,地下通道等。

第三,引导市民改善出行意识,绿色出行,媒体要广泛宣传,对绿色出行广泛宣传,有利于环境保护。

我想以上措施能改善交通拥挤,一定要科学合理征求民意,才能形成好的政策,就我而言,要学习先调研,后制定的方式,紧贴群众,搞好干群关系,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为准则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职人员。

 

田老鼠点评:

一、田老鼠剖析共性问题

1、切题不准,导致严重超时。最严重的问题是超时,为什么会超时,因为切题不够好,发散太多,以本题为例,本质是社会现象之政策类,是对政策评价,对策应该是如何制定科学政策以及如何推行好政策,而我们同学的对策变成了对交通拥堵的诸多措施。

2、正面部分仅仅复述题意,缺少论述发生价值的机理。要辩证发散,发散不能离开题意的要求。分析的第一点是民众的支持,交通拥堵不得不管。第二第三点是什么?同学们都说能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作为民众要问,为什么能解决?不要自认为能够解决,要说明,因为限制了车的数量。以车位限制车,车位有限,多了束缚,增加了买车难度,所以能够实现私家车的保有量,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是购买成本,本来40万买车,现在先要买车位,车位80万,现在要120才能买车,这样减少车辆保有量。必须要说出来,不能光说能减少。

3、过渡语使用不当,导致反面部分重点偏向。同学们在答反面部分时,都会说什么规划不足,为什么会犯错,就是过渡语不够精准,正面是能解决,反面是不能解决。同学们答反面,变成了不是对政策的判断,而是变成了对交通拥堵的判断。

4、框架结构使用不娴熟,导致前后对应指导不足。

大家要注意结构,框架,框架指导每一点的答题。否则容易跳出题意的限制。还有对策和原因,要意义对应。

用领导人讲话的反面部分是理解误区,反面是不能犯什么错,不然和领导另一句话不符,在这题里,可以想到加强民众负担,降低幸福指数。

要在短时间内吸取公务员工作经验,构建思维方式,加大对问题多角度的剖析,在对策和反面论证上加强联系。

 

二、田老鼠点评同学们答题

小黑同学:提到了两点原因,两点对策,题意是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后面的安全隐患,污染,是过度引申,但是题目目的不在此,这是大家的共性问题。

竹子同学:反对声音大,有积极意义,首先初步减少保有量。没有解决为什么能达到减少目的。不利剖析很好,分析了三点,包括有失公平,避重就轻,价格上涨,但是对策没有利用好前面的分析。

娟娟同学:限制购买力有道理,但环境保护有超出。反面加重负担有意义,对策没有和分析对应。缺点一是自信不足,二是要让自己找到更多的点。

张瑞同学:积极三点,消极两点,对策三点。为什么消极只有两点,但是对策确有三点,这是因为对策中的公平没有在问题剖析部分体现,因此还存在问题剖析不足现象,并且对策和问题对应不足。

【天川导航】

1、切题破题定方向。切准本题为社会现象之政策类。把握本题破题点在于全面分析这一政策,并从能否解决交通拥挤,以及获得民众认可这样的双目标来作为评判标准。本题答题误区之一为忽视了这是社会现象之政策类,而看作是普通社会现象类,导致没有重点分析政策,而是单纯分析交通拥挤问题。本题答题误区之二为前文虽分析政策,但是对策却偏向到对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本题答题误区之三为正面分析,肯定政策的时候仅仅复述政策意义,忽视了政策能够发生效力的具体理由阐述。

2、框架逻辑树结构。本题框架结构如下所示:

是什么:提出问题

为什么之一:正面分析

为什么之二:反面分析

怎么办:提出对策

正1:重视交通拥挤

反1:限制民众利益

对1:完善交通管理体系

正2:限制购买欲望

反2:违反公平正义

对2:兼顾效率与公平

正3:增加购买成本

反3:加重民众负担

对3:极力避免加重负担

结尾语:总结提升

 

    3、辩证发散立思维。①根据“一分为二”的原理,政策不一定完美无缺,政策存在的弊端不能忽视,应该深度挖掘并妥善解决。②根据“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判定政策好坏的标准,不仅要看能否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还要看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认可,此处可以借用习总书记的“政策的好与坏,要看群众是笑还是哭”。③根据“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仅仅单纯限制民众利益,却忽视从政策自身加强交通管理体系建设是不能真正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也难以获得群众的支持理解。④根据“公平正义”的政策要求,通过限制有车位才能买车,就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问题。⑤根据“群众路线”的工作要求,虽然能够通过增加购车成本而延缓购车速度,但是加重了民众负担。⑥根据“全党服从中央”的要求,政策的反面分析可以结合中央大政方针,只要与中央精神相违背,那么就是有问题的,比如本题反面部分可以有“政策的好与坏,要看群众的笑与哭”,“改革开放成果全民共享”,“切实减轻民众负担,实现共同富裕”。

【天川解析】作者天川教育田老鼠

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共同的心头之病,但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台“有车位才能买车”的政策,能否成为搭建政府和民众“心连心”的桥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全面分析。【是什么:提出问题】

首先,这一政策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获得民众信任。

一是体现了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交通拥挤问题。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问题,减少私家车的保有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这点民众会予以理解认可;(正1:重视交通拥挤)

二是有车位才能买车,是用有限的车位来限制不断增长的买车欲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私家车的购买空间,客观上也能减少乱停乱放;(正2:限制购买欲望)

三是通过增加购买成本的方式,确实能延缓私家车的购买速度,从而减少私家车的保有量。(正3:增加购买成本)【为什么之一:正面分析】

其次,这一政策,并不能根除交通拥堵问题,甚至会遭致民众批评。

问题一,这一政策单纯以限制民众的利益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忽视了着力解决政府自身对交通拥堵存在规划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与习总书记所说的“政策好不好,要要看群众是笑还是哭”相违背。(反1:限制民众利益)

问题二,限制的方式将人为分离民众,形成了新的不公平,这与中央“改革开放成果全民共享”的精神不符,特别是在租车位问题上,造成了新的难题,同时也会滋生虚假购买车位的问题;(反2:违反公平正义)

问题三,加重了民众负担,这与中央“切实减轻民众负担,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发展理念相冲突。伴随着有车位才能买车这一政策,必然形成车位愈加紧张的新问题,甚至天价车位将进入我们的视线,同时先有车位才能买车,对买了车位却买不到车的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这与我们厉行勤俭节约中央政策不符。(反3:加重民众负担)【为什么之二:反面分析】

再次,全面剖析这一政策之后,倒逼政府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从单纯限制民众利益,转变到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众绿色出行,征求民众意见,加强政策宣传,争取政府决策和民众支持双目标的共同实现。(对1:完善交通管理体系)

二要注重效率同时,兼顾公平正义,杜绝人为造成新的不公平问题,在租车位和购买车位上,要合理调整,加大执法打击虚假购买车位,钻空子的行为。(对2: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要杜绝加重民众负担。加强对工作的研判,做好应对措施,通过联合物价、工商、建设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体系,确保车位的价格处在正常的市场价格范围之内,畅通车位市场流通渠道,避免车位资源浪费。(对3:极力避免加重负担)【怎么办:提出对策】

最后,要严格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不但要做到出台政策为了民众,同时又要努力获得民众支持,在出台解决交通拥挤的政策上,要从注重完善政府自身建设,注重效率同时兼顾公平正义,杜绝加重负担等角度出发。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实现解决交通拥堵和解开民众“心堵”的双赢局面。【结尾语:总结提升】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2017年3月9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公考真题
提供精选解析,希望读者受用,大家支持冲我流量。
原创|辣手摧花的园丁教你学面试—综合分析社会现象类观点表达 真题库
这样没有什么问题,面试表达本身就是比较开放的,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表述方式都是可以的,可是宝宝们,直接表态的话态度虽然非常鲜明,但也是一种最难跟别人的答题有区分度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最low的一种方法。
原创|辣手摧花的园丁教你学面试—综合分析社会现象类分析论述 真题库
在题目的分析部分我们首先要把握住题干的中心主题是什么,紧紧围绕题干的主题,结合具体的题干信息去剖析题干中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积极意义、坏的影响、如何将题干中好的现象发扬光大、如何规避不好的影响这几个方面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