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红色名片 打响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将进入到内涵拓展、品质提升和融合发展、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湘潭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资源很优越。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擦亮放大红色名片,打响做强文化品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首先要有大思路、大气魄、大决心。按照“经济强市、文化名城、红色圣地、宜居家园”的城市定位,我们确定了湘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就是突出伟人故里品牌优势,将湘潭打造为世人景仰的红色圣地,将韶山打造成为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第一品牌;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大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利用优良生态环境资源,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都市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型休闲旅游中心。我们提出这个发展战略,就是要使湘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相匹配,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相一致。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还要有大视野、大手笔、大举措。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第一,强化统筹意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把握当前文化旅游的发展态势与发展规律,以统筹全局的视野,加快推进“三个融合”,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一是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文化融入旅游,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彰显文化魅力,提升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促进文化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二是推进文化旅游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要把城市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来打造。在城市建设中,着力融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品牌,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使城市“神、形”兼具,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互促共进发展。三是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紧密融合。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工业基础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其它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紧密融合,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工业旅游、都市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第二,强化品牌意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优质发展。要通过打造品牌、打响品牌,提高产业层次,丰富产业内涵,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结合湘潭的特点与优势,核心是着力把韶山打造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第一品牌,引领我市乃至全国的红色文化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要通过打造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节会等,叫响“伟人故里、红色圣地”的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充分发挥韶山“一号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韶山核心景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韶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毛泽东成长之路”等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围绕主题,精心组织,举办好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建党90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庆典等精品节会活动。
第三,强化项目意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扩大投资、增强后劲、优化结构中的强大引擎作用,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大投入、大发展。一是要高起点策划项目。要突出“广”字,在大众化上下工夫,最大限度满足各类游客需求;要突出“奇”字,跳出湘潭看湘潭,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放大“眼球经济”效益;要突出“乐”字,实现在湘潭吃、住、行、游、玩、乐一体化,使文化旅游真正成为快乐之旅。二是要高速度推进项目。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加大服务力度,想方设法力排干扰,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在稳步推进中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实现早开工、早建成、早受益。三是要高标准实施项目。用更高的标准、更灵活的机制规范和保障项目实施,确保项目的质量,力争把每一个文化旅游项目都建成“今日之精品、明日之文物”。
第四,强化创新意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创新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湘潭是毛主席家乡,更要传承发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大力破解制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要创新理论体系。进一步研究、整理我市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伟大精神,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毛泽东思想,形成理论创新成果,提高我市红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二是要创新发展平台。结合我市实际,关键是坚持高起点、大手笔、国际化,加快成立湖南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使之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平台、资本融通平台及产业发展平台。三是要创新表现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运用戏曲、音乐、影视、图书、动漫等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立体的展示文化旅游产品,增强产品的亮点、看点和兴奋点。要通过不断创新,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提升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