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中,社会现象类题目几乎是必考题目,同时也是很多考生的难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平常热点积累很少的考生,更加是无从下手。那么拿到一道现象类题目究竟该怎样下手呢?下面我们就给各位备考考生梳理一下现象类题目的审题方向。
一方面,理清现象类题目的提问。所谓提问,即题目问了什么。对于少部分考生而言,特别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往往导致答非所问。一般而言,现象类题目的提问有三种,一种是“XX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这种问法已经明确告知考生我们需要讨论的话题,考生一般在回答这种问题时不会偏题;第二种是“请谈谈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对策等”,这种问题就需要考生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针对性;第三种是“对此,你怎么看?”,就需要考生对于讨论的话题做出判断,也是考生最容易犯错的一种问法。
另一方面,梳理现象类题目的题干。所谓题干,就是除了提问之外的所有信息,一般而言,这些信息里面包括话题和特征信息。所谓话题,就是指题目中究竟需要我们回答和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比如“近年来,低头族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很明显,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低头族现象。但现实情况是,有些题目话题需要我们通读题目才能判别,比如“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成功率很低。对此,你怎么看”,这个题目中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而不是“大学生创业普遍”这个现象,所以也希望考生能够擦亮眼睛,注意题干信息的句间关系。所谓特征信息是指在题目中对话题做出解释的一些有用信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话题,比如“近年来,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即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相对于本科生,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更加青睐大专生。对此,你怎么看”,这个题目,很明显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倒挂现象”,对于很多没有这方面积累的考生就不知道什么是倒挂,所以题中就作了解释“即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能够方便我们理解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