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背景:
未成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还不成熟,很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而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未成年人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可以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通过社会认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有的只能忍耐,有的则受情绪的影响,采取过激的方式进行报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社会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重视的不断加强,一系列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也逐步发展建立起来。
2013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以打击震慑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与防范保护意识,并强调侵犯未成年人犯罪该重判的坚决重判。
以强法制建设为依托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以…为依托,维护…权益”是一种固化的搭配,同样具有普遍适用性。)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遭遇虐待、性侵、杀害等事件层出不穷,未成年人生活环境的不安全性和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开门见山的概括问题),这严重威胁到我国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同时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我们必须以法制建设为依托,加强对未成年的保护力度,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托起一片纯净蓝天(引出文章的观点)。
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不仅凸显了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处于真空状态,导致部分罪犯行为有恃无恐。同时,也凸显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重缺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此外,监管不力导致了“造假证”之风盛行,部分老师综合素质低,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或施虐(从法制、教育、监管不力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不仅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为引入措施埋下伏笔)。因此,我们需要立足问题,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转变思想意识是基础。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家长和老师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他们认为性是不好的、是可耻的思想,让未成年人提早接受性教育,树立性侵的防范意识(将行政引导与教育意识相结合)。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维权活动,加强学生或家长的维权意识,当自己或孩子的合法权益遭到破坏时应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现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关键(法制是保障)。一是要增强我国未成年人权益立法保护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健全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二是在有效增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性问题上,当务之急是要结合社会现状,对原有立法中未涉及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对规定内容不够具体或不够全面的条款及时作出补充规法解释,以减少立法断层给法律适用造成的混乱局面(体现了法制的内容,并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紧密结合)。三是对一些需要强制实施和遵守的法条,应制定出相应的处罚内容,以保证其顺利实施(明确执法依据)。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监管力度是重要手段。一方面,加大对“造假证”现象的打击力度,对师资队伍进行严格的考核,避免部分老师虽持证上岗,却素质、师德低下的情况(从师资队伍考核着手)。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校外人员进出入登记、检查制度,未建立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农村在校生周末留宿备案备查制度(强化学校管理)。同时,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联系材料,内容具化,展现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的作用,积极投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幼苗经受不起风雨,花朵无法战胜严霜。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号召),通过转变思想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及监管力度等手段(强调对策),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点评: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公众的关注,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更集中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本文用较短的篇幅和清晰的结构,论述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原因及措施,在论据分析中能联合实际情况,做到了言之有物,且文字表达彰显了平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