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说北讲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怎样让语文经验助力写好申论
很多考生都喜欢笼统的把申论当作是一篇篇作文的叠加,尤其是申论试卷最后的文章书写,简直就是高中三年不断练习书写的议论文嘛。文科生还好,拿多年前的语文写作经验在考场上尚能应对一二,可是于一些理科的考生来说,申论考试简直就是一场绞尽脑汁仍然倒不出什么墨水的作文竞赛。在考场上抓耳挠腮的也不一定能想出什么好的论点、好的语言、好的事例来充实自己的写作。
草草拿出几个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例子来应对了事。这是非常可怕的。可以说,凡是去参加公考的考生,充分备考也好,裸考做炮灰也罢,遇到最后的撰写文章没有不能提笔书写的。但是,若想在申论考试中拔得头筹,成为自己公务员考试的制胜法宝,这一场思维和笔尖的盛宴,需要语文经验,运用好语文经验能够为申论写作助力。这样一来,如何运用原有的语文经验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作者的参考经验为例,2013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零基础,阅读理解看材料。大作文用高中议论文的方式作答,考试成绩60分;2013年参加山东省考,同意的语文写作经验,申论68.5;2014年开始思考如何以公务员的身份书写“议论文”,考前突击一个月,申论70分,这一年因为面试发挥失常没能顺利上岸;2015年,在原有经验的及唇上精进申论“大作文”语言,引入政府思维,申论75分。
成功上岸。这几次考试作者都没有刷题练习申论,也没有死板的背诵时政热点,但是在考试时仍然让申论成为看自己的优势科目,甚至给后面的面试助力。这取决于作者对申论跟语文之间的联系对比,不断精进自己的考试作答方式,使得语文经验为申论助力。
我们不说如何去积累那些热点知识、名言警句来打造自己的申论亮点,且从最基本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做好申论试卷,让我们的申论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
以山东省考申论为例,题型基本就是五类:归纳概括(15分)、提出对策(20分)、综合分析(20分)、贯彻执行(25分)、审发论述(即申论“大作文”。40分)。
(注:这里的题型分类是根据历年考试大纲总结出来的几个题目类型,每类题型的分数也是历年来基本的分数情况)历年山东省考归纳概括、贯彻执行和审发论述都是必考的模块,提出对策比较简单,近年来比较倾向考综合分析。
近年来,申论考试趋向灵活化,对考生的日常经验考察较多,常见的编者按、短评等都是对上述类型的题目进行的升级变形,很多考生在初次见到这类题目的时候都是比较迷茫的,感觉跟自己的备考完全相悖,没有办法下笔答题,这就需要考生不断思考,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考试思考、作答方式,让语文经验为自己的考试助力。
其实申论考试在我看来就是做一篇长篇的阅读理解,理解了材料的精髓去答题,理解了材料的主旨去写“大作文”,书写工整认真,申论考试自然而然就事半功倍。
下面就分享几点语文经验在申论考试中的应用方法,希望给广大考生带来行之有效的帮助。一、二、三各个题型通用,四、五主要针对审发论述(大作文)。
▍一、先审题后作答
近几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字数越来越多,在6000-8000左右浮动,三个到三个半小时的申论考试时间是比较紧凑的,很多考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花费较多的时间,导致最后成绩占比百分之四十的申论“大作文”匆匆思考,匆匆下笔,匆匆收尾。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考生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找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提速呢?
在漫长的学习语文的生涯中,想必很多考生都听过自己的老师说过这样的话:“阅读题先审后面的问题,再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原文里找答案。”申论考试同样如此。我们要先读题,了解了申论试卷中的几个题目类型是什么,字数要求是多少,题目材料是哪几个,这样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速度自然也就快了。
▍二、关键词阅读
“关键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怎么算是关键词呢?段落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最能体现主旨的?想来大家对此都理解不一,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常见的材料书写逻辑里有我们语文中学到的“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这类结构在找关键词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基本只看文章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去总结是没有多大的错误的,这是很多考生在考试的时候经常选择的方式。
但是,在考试的时候所有的材料并不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来组织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耐心阅读。在带着问题找准材料的基础上,通读一遍我们的阅读材料,了解这一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出现次数较多的,或者最能体现段落主旨的几个词语,串联成一句话,或许这就是你要找的主要信息呢,我们题目的作答答案也就出来了。
以2016年国考省级试卷第一题为例,题干要求:“阅读给定材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
部分材料内容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K说,在大学工作多年,他发现在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等现象越来越突出。(总起句)K认为,孝敬父母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他建议,以大学生作为弘扬优秀孝文化的突破口,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孝德之心、仁爱之心,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将传统孝文化列入公选课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
材料中全国政协委员K发表的意见第一句就是该段的总起句,说明了两会代表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建议在后续材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孝文化”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答题要点就应该围绕“孝文化”展开,具体结合涉及问题的主体--大学生就可以得出这道题具体建议的答案,即“高校开设孝道文化公选课。”
▍三、关键信息前置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写语文作文时,老师经常会说要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阅卷老师在阅卷的时候能一下看到你的答题要点、作文要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改卷老师看到最有用的信息给出最合适的分数。我们的申论考试作答也是如此。
本身参见公考的考生竞争就是非常激烈的,老师阅读改卷的压力也非常大,几秒钟一个题目毫不夸张,这就需要我们在考试时,不论是哪种题型,都要把我们答题的关键信息前置,根据第二步骤中总结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合适的修饰,既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又有答题逻辑,总的来说就比较清晰了,我们的试卷自然而然也就相较于其他的炮灰考生有了可竞争性。
▍四、关键句变形
很多人都认同申论考试抄材料的说法,我也不否认,著名的语文老师魏书生也曾有过:“天下作文一大抄”的说辞。但是,盲目的抄并不是明智的。上学时大家都见过抄作文把自己的学校抄成其他学校,把自己的爸爸妈妈抄成科学家、宇航员的搞笑事件吧,申论作文也是如此。
我们要学会关键词的有效转换,关键句子的变形。比如说,材料中说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很多考生觉得习大大的话就能成为答题亮点,把这句话应用到自己的“大作文”里,这样想没有什么错处,但是有二百个考生,一百九十个基本都会觉得这是亮点,怎么把大家都会去用的转变成自己特有的呢?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守住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既守住我们的乡愁,又赢得可持续的发展。”这样一转换,是不是就显得新颖的多了呢?
▍五、用好语文好词佳句
很多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觉得自己积累的热点不足,习大大的经典语句也没背几句,在写“大作文”的时候就从心底胆怯,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什么,其实不然,并不是只有联系时政热点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也不是使用习近平语录的文章才有亮点可循,就跟作家写作一个道理,如果每个作家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那么还有什么阅读的乐趣可言呢?我们不应该畏惧文章书写,我相信,积累了二十多年语言的各位,利用你现有的语言水平,是完全可以写好你的申论大作文的。
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九寨沟》为例,课文内容这样写道: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想必读完这段文字的你,肯定也陶醉于九寨沟的美景中不能自拔了吧。
我们的申论考试同样可以用这些好的词语来充实文案,有的考生可能觉得这样做很困难,在这里我给大家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来做例子,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建党节的发言为例,他讲的一段话我曾经让我准备公考的表弟背下来作为自己的作文素材去使用,那段话是这样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接触的时政想必比大家都多吧,但是他的这段话并没有一句跟所谓热点相关的话语,简短的一段话出现了是个四字词语,文字功底可见一斑。这样理解起来是不是你就会把学过的四字成语用到申论写作中去了呢?
各位备考的小伙伴们完全可以有意识的尝试拿出自己积累了二十几年的成语干货,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去,想必练得多了,手到擒来,你的文章将是非常优秀的考场作文。申论成绩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最后,希望我的几点方法能给大家的公考申论助力,愿每位励志服务于人民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