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19日 16:25:36
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 推动湘潭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6362536621960743529657532.png



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  推动湘潭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在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3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中全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加快推进文化湘潭建设。


为了开好这次全会,市委组成党政代表团到长沙、常德等地进行了考察,市委中心组进行了集中学习。通过学习研讨,我们看到了外地的先进做法,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建设文化湘潭,事关精神力量的凝聚,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改善,事关文明素质的提升,事关主席家乡的形象。为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奋起直追,切实加快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湘潭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刚才审定通过的关于推进文化湘潭建设的意见和政策文件,是我市加强文化建设迈出的重要步伐。但要确保这些目标和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我市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仍然是任重道远。为此,我这里讲四点意见。


一、发掘丰厚资源,重塑湘潭文化建设新形象


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与规律,充分认识湘潭文化的优势与特点,客观分析当前我市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差距,是我们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加快建设文化湘潭的基本要求。


1、加快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正是基于此,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湘潭的奋斗目标。第一,坚持文化育民,建设文化湘潭,是统一全市人民思想、凝聚全市人民力量的内在需要。思想的统一,首先是文化观念和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顺利推进。当前,湘潭正处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大力推动“文化育民”工程,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求,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开拓我们共同的事业,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第二,坚持文化惠民,建设文化湘潭,是率先城乡统筹、建设幸福湘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仅是希望物质生活上的更加富有,而且更需要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日益满足。建设幸福湘潭,就是要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富足感、愉悦感、幸福感。当前,不仅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加速化的趋势,而且广大农村居民渴望改变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愿望更加强烈。只有努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大力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尤其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让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坚持文化富民,建设文化湘潭,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文化不仅直接贡献了经济增长,而且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我省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的5个省份之一,长沙文化产业的比重更是达到了10%以上,居于全国前茅。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是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对于我们这种以传统工业为主、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增强“文化富民”的意识,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2、湘潭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潜力巨大。湘潭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具有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政治优势。第一,红色文化引领全国,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为我们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韶山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家乡,是世人景仰的红色圣地。毛泽东、彭德怀、陈赓、谭政、罗亦龙、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大批革命先烈,给湘潭大地留下了闪耀中华、享誉世界的红色文化。正是因为独特的政治地位,中央、省委对湘潭红色文化发展寄予殷切希望,对建设好毛主席家乡给予大力支持。在当前红色文化旅游日益兴盛的时期,每年有近1000万游客瞻仰毛主席故居。他们奔向的是精神家园,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旅游的发展。如果我们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得更好,把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得更好,不仅是对全国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份重大贡献,同时能够带动湘潭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第二,湖湘文化由此发轫,不仅为我们积聚了丰厚的历史遗产,而且为我们保存了探古寻幽的珍贵足迹。湘潭自古以来文化厚重,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尤其是自胡安国父子开拓湖湘文化以来,形成了“格物致理、经世济用”等湖南文化特质。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八指头陀、秋瑾、齐白石、杨度、黎氏八骏,以及马英九、宋楚瑜等一代代湘潭名人闪耀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舞台。历史留下的文化足迹,象昭山古寺、窑湾古街、大唐兴寺、鲁班殿、隐山、碧泉书院等,让我们感受到湘潭文化的悠远,对我们重塑湘潭文化形象、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品位弥足珍贵。第三,先进文化发扬光大,不仅为我们传承了文化精髓,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智力支撑。湘潭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教文化实力一直位居全省前两位。尤其是拥有14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达到10多万人;拥有一大批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才位居全省前列。他们既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拥有者,更是加快湘潭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只要充分利用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丰厚资源,发挥好广大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文化人才的聪明才智,我们在建设富裕湘潭的道路上就具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第四,文化建设日益兴盛,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文化事业的繁荣,而且为我们增强了区域竞争的能力。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水平,标示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加快了文化建设的步伐,成功创建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书法名城”、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名片;加大了文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韶山景区、万楼新城、湘江风光带、水府示范区的建设,特别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项目的开始实施,不仅将逐步改变湘潭城市的面貌,而且会形成筑巢迎凤、竞相投资的洼地效应。


3、建设文化强市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作为毛主席的家乡、作为红色圣地,湘潭文化建设理应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但是,客观地说,我们与先进地区相比,落后很多、差距很大,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滞后,产业发展不快,事业水平不高,导致我们以前欠账太多。第一,我们的理念落后于人。我们的许多同志没有深刻认识到,抓文化建设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抓民生,就是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我们更多的同志在推进文化建设上,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思维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手段,缺乏有力的举措,更少大手笔。第二,我们的规划落后于人。规划引领发展。但我们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发展规划,要么缺失,要么陈旧,要么不完善,没有全盘谋划,没有统一规划,没有一体建设,导致散、乱、差的现象相当突出,城市文化含量不高,城市品牌形象不优,与世人心目中毛主席家乡美好形象相距甚远。第三,我们的产业落后于人。当前,我市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到3%,不仅落后于长沙等先进地区,而且远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我们拥有庞大的游客群体,但产品单一,服务滞后,消费水平不高,产业的巨大潜能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第四,我们的改革落后于人。外地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生气勃勃,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的文化事业团体,始终坚持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在商品市场中闯天下、在服务基层中求新生。而我们的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敢闯敢试的勇气,墨守成规,产品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难,群众越来越不满意。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差距与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在新一轮国家文化战略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走出一条具有湘潭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建设新路子,为建设幸福湘潭提供强大支撑。


二、明确目标任务,开创湘潭文化建设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湘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带动、项目支撑、区域联动、融合发展,推动以红色文化为主体,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繁荣,努力把湘潭建设成为湖南省文化强市、全国红色文化圣地和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名城。


根据这一要求,我市推进文化湘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努力实现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文化特色更加鲜明,红色文化旅游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韶山成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第一品牌;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发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文化旅游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城乡共享的发展原则,大力实施“13355”文化发展工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把握一条主线。即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将湘潭打造成为世人景仰的红色圣地,将韶山建设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要以红色文化发展,带动湖湘文化、时代文化、生态休闲文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突出三个重点。即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休闲三大产业,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服务业,优化经济结构。


建设三大园区。即建设好韶山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使韶山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城市;建设好昭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昭山成为长株潭城市群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好水府示范区,使水府成为中国湖泊型顶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推动五大建设。即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道路、宾馆、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和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城市文化形象建设,挖掘历史文化,展现历史风貌,赋予时代内涵,促进城市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增强湘潭红色文化元素,使城市更具文化品位;精品文化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文化产品创新,开拓文化产品市场,增强文化竞争力;城乡文化惠民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城乡居民共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努力提升湘潭的文明程度,用3年左右时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打造五张名片。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等五张城市名片,展示湘潭城市崭新形象。


三、突出工作重点,兴起湘潭文化建设新高潮


要围绕文化湘潭建设的战略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内涵丰富,集“坚忍不拔、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兼容并蓄、胸怀天下”的开放精神、“经世致用、服务民众”的民本精神为一体。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一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和高尚品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用文化凝聚力量,用信念塑造精神。二是要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明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这既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高质量、高标准精心筹划庆典活动,确保纪念活动热烈隆重、特色鲜明、影响深远。要继续抓好韶山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善配套,加快推进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基地、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展览馆、韶山村全国农村基层党支部示范基地等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加快红色文化演艺、红色影视拍摄、红色文化展览系列项目建设。要以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美化市容市貌、提升服务品质为重点,全面优化韶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三是要赋予时代内涵。要用红色文化为主体的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激发人民群众“爱湘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培育新时期的湘潭精神,增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形成推动湘潭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休闲三大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文化综合竞争能力。一是要突出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必须通过文化的融入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就是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提高旅游地开发利用水平,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一体发展。要推出更多具有湘潭特色文化内涵的演艺、节会等文化旅游活动,重点推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大型实景演出。要认真研究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抓好红色旅游纪念品、白石艺术纪念品、地方特色食品的开发与销售。加快红色旅游产品交易中心、齐白石艺术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二是要强化项目支撑。通过抓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要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前期研究、策划、论证,尤其要加强与国、省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得到国、省资金支持。要加快全市文化旅游项目的统筹谋划,实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体规划,对列入全市规划的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整合提升。要加快重点项目的推进,尤其是加快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庆典活动相关项目建设;加快韶山、昭山、东山、水府等片区的开发,精心打造“毛泽东成长之路”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三是要狠抓园区建设。文化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抓好韶山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昭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水府示范区等三大园区建设。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吸引文化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快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四是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扶持韶山红色旅游发展集团做大做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将其打造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平台和产业发展平台。积极培育湘潭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等,鼓励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实行强强联合。特别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产业集聚能力强的战略投资者。


3、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目前,湘潭已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努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形成独具特色、具有较大影响的城市文化品牌。一是加强保护修复,展现历史风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年久失修的历史古迹进行修缮。加快建设好窑湾、城正街两条历史文化街区,并作为旅游景点来保护开发。加快改造具有千年历史的大唐兴寺、昭山古寺,保护好原有的文物古迹,做好寺庙整体重建修缮工作,加强通寺道路建设。大力保护修复曾国藩、王闿运、杨度、秋瑾等名人故居。切实加快推进万楼新城建设。二是融入文化元素,体现历史底蕴。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着力融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湖湘文化元素,形成城市文化特征。把历史街区修复、古迹保护、景观再造、旧城改造、滨江特色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既体现现代风格,也彰显文化底蕴。要改造或新建好雨湖公园、和平公园、湖湘公园、湘潭锰矿地质公园、九华德文化公园等体现文化元素的公园。整合齐白石公园、纪念馆、白马湖等资源,加快打造集文化观光、文化旅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白石艺术城。要把湘江风光带作为历史文化旅游长廊、滨江人文休闲长廊和江南风韵建筑长廊打造,展示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内涵,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三是加强文明创建,提升市民素质。要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优质服务、整治景区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提高全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展现毛主席家乡人民文明礼貌、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营造文化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要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是要健全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抓紧完成市规划馆、市博物馆建设,加快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建设,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要延伸城乡文化服务领域。全面统筹公共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大力推动文化事业项目向农村布局、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覆盖。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电话及互联网等信息资源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家庭宽带及有线电视普及步伐,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欠账问题。三是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大力推进“五下乡”、“四进社区”等文化服务,办好“莲城读书月”、“碧泉文化讲坛”,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谋划组织好假日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种大型文化活动,让群众更多更便捷地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四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档次。鼓励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挖掘湘潭厚重的历史文化、讴歌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为重点,加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精神食粮。


5、大力推动改革创新。文化引领时代,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加快建设文化湘潭,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创新。一是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完成文艺院团、电影发行放影单位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内部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探索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新闻媒体改革,推行非时政类报刊和广播节目制播分离、新闻采编和经营业务分开。二是加快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以韶山红色文化旅游集团为载体,打造我市文化产业融资的主平台。要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文化发展融资业务,支持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品、服务、要素市场,重点发展图书报刊、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电子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市场,培育文化人才、产权与版权、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湘潭文化建设新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在狠抓落实中提高推进文化湘潭建设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1、要坚持规划先行。要立足文化发展规律和湘潭实际,做好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文化湘潭建设总体规划》,在内容上要体现湘潭特色,在时间上要体现超前理念,在空间上要体现城乡统筹。各县市区、各园区要加快制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文化基础、发展现状、资源条件,突出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确保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差异发展。


2、要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我市《关于建设文化湘潭的若干意见》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要加快修改完善后出台。关键是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构建资金投入、税收支持、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等系列保障体系。要加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


3、要推动全民共建。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手段,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发动,凝聚全市合力。要抓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湘潭精神”的提炼、讨论活动,形成全民共建的思想基础;要开展民意调查与幸福指数评估,提升全体市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展示湘潭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及丰硕成果,着力提高文化湘潭建设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


4、要强化人才支撑。将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培育规划,以高层次人才推动文化湘潭建设。要高度重视文化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鼓励驻潭高校与文化企业、文化园区联合办学,着力培养、储备一批文化创意、策划、设计、营销、导游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努力打造湘潭文化人才高地。要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机制,在住房、医疗、资金保障、税费等方面向高层次人才倾斜。鼓励文化人才以知识产权、专业技能等无形资产入股文化企业,拓宽引才渠道。


5、要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宣传部门重点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确保工作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调,确保齐抓共管、抓出成效。将文化建设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明确任务和责任,加大奖罚力度。

同志们,建设文化湘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努力把湘潭建设成为文化强市,为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幸福湘潭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毛主席家乡增光添彩。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