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要围绕脱贫攻坚目标提升
“五化民政”建设水平
——在全省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推进会后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段 林 毅
(根据录音整理)
(2016年8月4日)
今天上午,省政府在炎陵召开全省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借这个机会,下午听取了炎陵和茶陵两个罗霄山片区县民政工作情况汇报,征求党政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总体感觉,两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株洲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紧抓国家实施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民政事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很多先进经验,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我们总是反复强调,民政要服务大局来开展工作,既要立足民政看民政,也要跳出民政看民政,跳出湖南看湖南民政,作为片区贫困县的民政工作也同样要强化这种思维。年初,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建设“五化民政”的目标,这就是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省里也相继采取了一些务实措施,从方方面面反映的情况来看,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各地也在探索、在实践,取得一些突破。
总结各地的经验,推进“五化民政”建设的一条总经验,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关系到思路和方向问题。作为贫困县,当前最大的大局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五化民政”建设就要围绕这个大局来谋划、来推动,集中资源和要素,做好结合文章,让更多老百姓、民政对象受益。立足全省贫困县当前实际,结合民政重点工作安排,希望大家能够在7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一、以兜底保障为重点,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中央作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战略部署,民政作为“社会兜底保障一批”扶贫的重要部门,责任重大。要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省里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8+1”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与财政、扶贫等部门沟通联系,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扶贫对象联合认定工作,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融合”,力争2018年实现“两线融合”,到2020年实现对失去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要加快建立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实现城乡统筹、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基本生活、照料护理标准。要健全完善“主动发现、及时响应”机制,乡镇(街道)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全覆盖,稳妥推进“救急难”工作,整合各部门救助资源,及时受理、转办救助事项,确保困难群众“诉求有门,求助有人,解困有法”。
二、以养老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按照“9733”养老服务总体格局,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支持公办福利院、敬老院、基层养老示范点建设,加快社区小型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步伐,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支持机构融合型发展,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养老事业转型发展。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完善顶层设计,鼓励先行先试,创造特色经验,带动全省提高发展层次。民政工作要突出亮点,还要善于补短板,并乡合村后要针对社区建设、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妥善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问题,实行减负增效,完善社区功能,将社区打造成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窗口” ,促进民政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
三、以婚登、殡葬改革为重点,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年初民政部对标准化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目前省厅正在制定民政标准化工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方案,各市县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抓好标准化建设,尤其是要将婚姻登记机关作为突破口,为全省民政标准化建设创造先行先试经验。要对照省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查问题、找不足,实行清单“销号”管理,续接发展“短腿”,尤其在社会反映强烈的殡葬改革领域,要建立完善惠民殡葬制度,精心组织实施全省《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探索实行殡仪馆、县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集中监管,确保各项惠民殡葬政策落实到位。
四、以“补短板、保基本”为重点,扎实抓好惠民政策落实。要落实好国家各项重点工作安排,打破民政业务点多面广格局,实行统一谋划、资源重组、政策衔接,认真落实困境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关爱、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保障制度,实现覆盖范围、救助标准双提升,确保中央和部省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地,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涉及群众服务事项全部公开、简化流程,在县乡和社区办理。探索“互联网+民政”,确保为民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五、以做好并乡合村后续工作为重点,继续扎实推进民政改革事业。积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并乡合村后续管理工作,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甩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包袱”,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群众获得感呈乘数效应成倍增长。要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和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下放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登记权限,在增进社会福祉、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全面落实巨灾保险试点、殡葬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改革创新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六、以宣传落实《慈善法》为重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慈善法》政策宣传,积极培育网络慈善等新形态,支持多种形式募捐活动,打造公益慈善项目品牌。要坚持开放发展,激活社会多元参与,在养老服务等行业,促进PPP开发,落实税费减免、国土规划、金融信贷优惠政策,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改革让利市场,打造民政投资洼地。要推进“三社联动”试点,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为骨干,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将社区打造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生活共同体。
七、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重点,继续抓好民政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要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住擦亮民政工作名片的良好机会,抓好“四个专题”学习讨论,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排查和整改民政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要继续大力开展“纠治‘四风’”和“雁过拔毛”两项专项整治,通过明察暗访民政行风,收集群众举报问题,查处民政干部中存在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加大“庸懒散”问题整治力度,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提升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形象。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工作,增强政治敏锐性,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强作风建设,迎接好省委和省纪委的“政治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