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知网 转载 2017年10月27日 23:00:59
易混淆近义词语汇总(十六)

4.gif

1、[山脚◇山角]二者都与山有关,但所指山的方位不同,“山脚”山的靠近平地的部分,如“站在山腰俯视,山脚上的村落尽收眼底”。“山角”指山的一角,即山头,如“倚柱仰望,可看到山角上的亭子”。

 

2、[扇动◇煽动]二者都有“使……动”之意,但“扇动”①指像扇子的东西摇动、中性词,如“扇动着翅膀”;②同“煽动”。“煽动”指山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含贬义,如“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

 

3、[闪烁◇闪耀]“闪烁”主要形容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的样子,如“天上闪烁着星星”。“闪耀”形容光彩耀眼,光亮明亮,如“闪耀着马列主义的光辉”。

 

题例:营房各处_____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闪耀)

 

4、[审查◇审察]“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资历等,如“试卷答完后,要仔细审查”。“审察”指仔细观察,如“经过反复审察,他们终于找到了案件的侦破线索”。

 

5、[审订◇审定]“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文稿”,“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生产任务”。

 

题例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_____之后,即付诸实施。(审定)

 

题例2:2005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使用重新_____的教材。(审订)

 

6、[圣地◇胜地]“圣地”①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基督徒称耶路撒冷为圣地”;②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如“延安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圣地”。“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如“青岛是避暑胜地”。

 

考例:井岗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____。(圣地)

 

7、[师父◇师傅]“师父”①对和尚、尼姑、道士等的尊称②同“师傅”。“师傅”①指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②对技艺人的尊称,如“木匠师傅”。

 

8、[失手◇失守]二者都有失去的意思,但“失手”指手没有把握住,造成不好的后果,如“一失手把碗摔破了”;“失守”指防守的地区被敌方占领,如“阵地失守了”。

 

9、[时势◇时事]“时势”指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时势造英雄”“时势变了,政策也应该变”。“时事”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如“书记正在作时事报告”。

 

题例:_____发展得这样快,我们只有了解_____,才不至于落后。(时势、时事)

 

10、[实足◇十足]二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实足”是实际上足够,确实足够的意思,如“他的实足年龄53岁”。“十足”指达到顶点,如“他手握重权,威风十足”。

 

11、[实物◇什物◇事务◇事物]“实物”指真实的、具体的东西,如“滥发奖金或实物”。“什物”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如“屋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什物”。“事务” ①指所做的或要做的事情,如“事务繁忙”;②指总务,如“分管事务工作”。“事物”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12、[实行◇施行◇履行]“实行”指具体地去做,用行动去完成,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如“实行改革”。“实行”的内容较抽象,如“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施行” ①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日起发生效力、执行,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②按照某种方法或办法去做,“施行”的内容较为具体,如“施行手术”。“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对象常是条约、合同、义务、手续、职责等,如“履行诺言”“履行合同”“履行手续”。

 

题例1:考试时雇佣“枪手”和充当“枪手”,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学校可开除学生学藉。从今年9月1日开始,高校将_____新修订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施行)

 

13、[实力◇势力◇势利]“实力”即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的力量,如“本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势力”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中性词。如“进步势力,反动势力”。“势利”指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恶劣表现,贬义,如“这是一个势利小人”。

 

14、[受命◇授命]“受命”指接受任务或命令,如“受命以来,他日夜寝食不安”。“授命”①献出生命,书面用语,如“临危授命”②下达命令,如“他授命组织内阁”。

 

15、[受权◇授权]“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如“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授权”指把权力给别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如“授权于组织”。

 

题例1: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_____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受权)

 

题例2:目前信用卡异地支取现金,必须经信用卡核发地相关部门_____。(授权)

 

16、[熟悉◇熟习]“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众的情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艺、学问、语言、知识等,如“要熟习其中的技艺,做一个内行”。

 

题例:海豹部队成员必须熟习泳技和拥有异乎常人的耐力。由于阿富汗四边均被陆地包围,因此预计_____水性的海豹部队不会是行动的主力。(熟习)

 

17、[树立◇竖立◇确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如“树立榜样”。“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对象多是具体的事物,如“门前竖立着一根旗杆”。“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如“确立制度”“确立信念”。

 

题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_____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确立)

 

18、[水力◇水利]“水力”指海洋、河流、湖泊的水流产生的做功的能力,它是自然资源之一,可以用来做发电和转动机器的动力,如“这里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利”①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的灾害,如“水利枢纽”;②水利工程的简称,如“兴修水利”。

 

19、[搜集◇收集]二者都是动词,都有使某些东西聚集起来的意思,但对象有所不同。“搜集”指到处搜求、寻找,然后使之聚集,一般指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如“搜集和整理文化遗产”。“收集”一般指不隐蔽的东西,如“收集废品”。

 

题例: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革命文物。(搜集)

 

20、[宿怨◇宿愿◇夙愿]“宿怨”指旧有的怨恨,如“这次座谈,除却了两代人的宿怨”。“宿愿”也写作“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如“澳门回归,老人宿愿得偿”。

 

21、[申述◇申诉]“申述”指详细说明。重在陈述、说明,如“申述理由”。“申诉”重在控告,一般只用于对外分、判决、裁定不服时,向机关或法院提出自己的意见。

 

考例: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院所作的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虐待的真相。(申述)

 

22、[食言◇失言]“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信,如“决不食言”。“失言”指无意之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如“酒后失言”。

 

考例: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食言)

 

23、[升起◇腾越]都可表示火焰、气体、烟雾等由低往高移动,但后者的语义重。

 

题例: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空袭几小时后,巴格达上空顿时炮声大作,火光四射,地面不断 烟柱。(腾起)

 

24、[怂恿◇纵容]“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纵容”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如“不要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题例:“严”与“爱”并不矛盾,爱学生并不等于_____学生的不良行为。(纵容)

 

25、[尚且◇姑且]“尚且”连词,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如“为了人民的事业,流血尚且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姑且”副词,表示暂时的,如“此事姑且搁起”。

 

题例: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_____在这里住着。(姑且)

 

26、[生效◇奏效]“生效”指发生效力,如“条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奏效”表示发生预期的效果,如“吃了这药就能奏效”。

 

题例;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____,因些,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奏效)

 

27、[失望◇悲观]“失望”因希望落空而不愉快,如“孩子不争气,真令人失望”“悲观”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或前途缺乏信心(与“乐观”相对),如“悲观情绪”。

 

题例:停止的论点,_____的论点,无所作为的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悲观)

 

28、[随便◇随意]“随便”不在范围、数量等方面加限制,而不拘束、不受限制,如“随便闲谈”。“随意”任凭自己的心意活动,如“随意出入”。

 

题例:印象派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和街头,把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之中的自然景色万千细微变化,以看似_____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定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的图像。(随意)

 

29、[生存◇存在]“生存”保存生命(与“死亡”相对),即活着,如“没有空气和水,人类就无法生存”。“存在”客观世界或在客观世界里实际上有,如“存在决定意识”“事情已解决,不存在任何问题”。

 

题例:人永远走在从_____到_____的途中,他已经辞别兽界,却无望走入神界。(生存、存在)

 

30、[时效◇实效/实验◇试验]“时效”在一定时间内能起的作用。“实效”实际效果,如“讲究实效”。“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如“科学实验”。“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如“试验新机器”“新办法试验后推广”。

 

题例1:广州日报社花八亿元巨资引进一套切纸、印刷、分装全自动设备,此举大大提高了新闻的 性。(时效)

 

题例2:修复二环路时,选定前门大街为防裂_____区,以为北京市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参考数据。(实验)

 

题例3: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们特编写了一套_____教材,进行_____。(实验、试验)

 

31、[声明◇申明]“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如“郑重声明”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联合声明”。“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题例:我们在这样一个时刻发表这样一个_____,应该说是对台湾陈水扁或者说“5◇20”以后的台湾当局有一个敲山震虎的这样一个作用……(声明)

 

32、[诉求◇要求]“诉求”诉说理由并提出要求。“要求”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如“要求转学”。

 

题例:近年来,我先后收到小读者来信8000余封,从中对他们的文学作品的阅读_____多少有些了解。(要求)

 

33、[时代◇时期]“时期”指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范围较小,时间往往较短,如“抗战时期”。“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较大,时间往往较长,如“封建时代”。

 

题例:在旧石器_____,人们刀耕火种,生产力极其低下。(时代)

 

34、[神秘◇神奇]“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如“科学技术并不是那么神秘,只要努力钻研,就可以掌握它”。“神奇”非常奇妙,如“这一古代传说被人们渲染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题例: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_____色彩,但也有一些内容健康,格调明朗。(神秘)

 

35、[所有◇一切]都可以修饰名词。“所有”修饰的名词可以带“的”,也可以不带;“一切”只能直接修饰名词,不能带的,如“所有的问题”“一切问题”。“所有”着重指一定范围内某种事物的全部数量,“一切”必指某种事物包含的全部类别,如“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指特定的数量)”“一切困难都不怕。(指各种各样的困难)”。“一切”只能修饰可以分类的事物,不能修饰不能分类的事物,“所以”不受此限制,如“一切生物都有生死,(也可用‘所有’)”“所有桃花都开了,(不能用‘一切’)”

 

题例:春天到了,山上_____的桃花竟相开放。(所有)

 

36、[素养◇素质]“素养”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素质”事物本来的性质。

 

37、[商量◇商榷]“商量”着重指一般的交换意见,多用于口语,如“这事我要和他商量一下”。“商榷”着重指就学术问题进行磋商,互相研究,常用于书面语,具有庄重色彩,如“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尚待商榷”。

 

38[时尚◇时髦。涉世◇入世/深刻◇深沉/沉迷◇陶醉]“时尚”当时的风尚,如“不合时尚”。“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如“赶时髦”。“涉世”经历世事,如“涉世未深”。“入世”投身到社会里,如“入世不深”。“深刻”①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如“这篇文章内容深刻,见解精辟”;②内心感受程度很大,如“印象深刻”“深刻的体会”。“沉迷”(对某事物)深深地迷恋,如“沉迷于跳舞”。“陶醉”很满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如“自我陶醉”“陶醉于山川景色之中”。

 

题例:追求成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_____。尤其是_____未深的年轻人,更想以老到 、成熟的面孔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重和重视,甚至有的年轻人尽管还不很成熟,却 于自我认定的成熟状态之中。(时尚、涉世、深沉、陶醉)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极易误用成语解读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题目中对考生成语的运用考查的非常多,本文搜罗了极易误用成语,并帮助考生进行解读和讲解,希望能对考生的行测考试分数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掌握言语意图
公务员考试有一种题型被称为意图判断题,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它和主旨概括题很相似,因此考生在做此种题型时很是头痛,考生需要理解其中的答题思路和考查的要义,从而能够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病句解析三步走
第一步:将句子的主干提取出来,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先检查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有无成分残缺或多余。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