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被催婚”是种亲情博弈
“每逢佳节被催婚”的现象将会持续很多年。乐观来看,70后父母可能会冲淡这种传统模式。年份的代沟,其割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或许,再过几十年,鳏寡孤独的父母被子女再催婚,也可能是种现象。
每逢佳节被催婚——不知何时,这句顺口溜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眼看春节又快到了,一些还没结婚的单身男女,也开始犯愁了:回家过节,又得被父母和亲戚们频频催婚了,春节俨然成了“春劫”。(1月8日《钱江晚报》)
面对“每逢佳节被催婚”,有一个杭州白领出招应对——惹不起还躲不起?陪爹妈吃完年夜饭就飞到日本旅游。这种“千里走单骑”算是彻底的逃离。但春节期间是潇洒自在了,下一个佳节却又该寻思着何种金蝉脱壳之计。
在大环境来看,“每逢佳节被催婚”成了节日期间的话题标配。每到如此,话题主角的单身男女们必然苦不堪言。催婚是种亲情压迫,即便作为开导者的父母如何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话语中的敏感词,但始终都绕不开要戳中子女心中的痛。对于后者而言,被剩下来,未必是感情生活中的失败者,但在父母看来,却不啻为“本领恐慌”。在他们的逻辑里,子女在过了很多“村店”之后,依然没有登上幸福的彼岸,作为父母的恐怕难辞其咎。
这就陷入到一种亲情博弈的怪圈之中。父母想在婚姻大事的舆论导向中占据主动权,并保持着对子女“温柔的高压姿态”,而子女却无力反抗这种看似幸福的烦恼。像那位大年夜跑到日本旅游的单身白领无疑是另类,更大多数的单身青年,则将在“众口铄金”中度过春节佳期的精神煎熬。
《京华烟云》一书中写道:聪明的父母懂得早早为女儿觅得佳婿。这种经典金句,多少凸显着年长者的家庭价值观。但民国著作的语境,和现代生活的气息,多少有些格格不入。真实的情况是,单身男女在社会转型期间,也遭遇着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心灵变迁。他们对于婚姻的思考和掂量,盖过了家长意识的伸手过长。而这在他们父辈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自感“势单力薄”的背景下,父母往往会联合其他的亲友力量,继而完成抱团说教。这也是“每逢佳节被催婚”的形成由头。但人数优势不一定能够扭转战局,事实上,被催婚的单身男女们,如果不是心存对年迈父母的怜悯,早就“摔门走人”了。从这个角度看,子女依然是抱有对父母之感恩。
“每逢佳节被催婚”的现象将会持续很多年。乐观来看,70后父母可能会冲淡这种传统模式。年份的代沟,其割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或许,再过几十年,鳏寡孤独的父母被子女再催婚,也可能是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