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3年10月)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当时,有1100名中外宾客参加了这一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人士竞相聚首的盛会。
金爵奖最佳影片: 《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
金爵奖最佳导演: 林权泽《悲歌一曲》(韩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简·德克莱尔 《达恩斯教授》(比利时)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吴贞孩 《悲歌一曲》(韩国)
评委会特别奖:《 笼民》(中国香港)
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5年10月)
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5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举行,历时10天。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232部影片参加了本届电影节的各项活动,其中参赛影片19部;共放映了776场次电影。在国际电影学术研讨方面比第一届有所突破,增设了中外电影业学术交流活动。
评委会的7位国际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的孙道临、中国台湾的李行、墨西哥的杰奎琳·安德列、法国的让·贝克尔、波兰的克日斯托夫·扎努西、德国的曼弗雷德·杜尼约克、俄罗斯的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金爵奖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奖最佳导演:埃里克·克劳森《我童年的交响乐》(丹麦)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让·皮埃尔·马瑞勒《自由列车》(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郭柯宇《红樱桃》(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火屋》(阿根廷) 《美国女儿》(俄罗斯)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7年10月)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7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举行,被国际制片人协会确认为国际9大电影节之一。其中,19部电影参赛,两百多部电影参加展映。
本届参赛影片,是从300多部中外电影中挑选出来的,其中包括两部大陆电影,分别是胡柄榴的 《安居》和冯小宁的《红河谷》。除参赛电影外,还有两百多部中外电影参加展映。
金爵奖最佳影片:《门德尔》(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菲尔·阿格兰德《丛林人》(英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米歇尔·比高利《旅伴》(意大利)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潘予《安居》(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安居》(中国) 、《门德尔》(挪威)
第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9年10月)
第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9年10月22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388部影片报名,放映228部,涉及到37个国家和地区,总放映场次为816场,并首次采用电子显示屏提供中英文对白字母。
本届电影节主要由四大版块组成: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国际影片展映、国际影视节目交易市场以及国际著名导演影片回顾暨学术研讨会。著名电影制片人阿瑟·科恩举行其个人作品展,海峡两岸导演举行《海峡两岸电影五十年》讨论活动,另外还有国际评委电影作品展、上海电影制片长建厂五十周年中外影人联谊会、中国银幕杯记者奖以及数场特别放映活动等均受到了来宾的热烈欢迎。
金爵奖最佳影片:《小镇里的国界线》(土耳其)
银爵奖最佳影片:《幕后的演员》(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山田洋次《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阿曼德·赞基《笑一笑,你会更动人》(埃及)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丽娅《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悬情疯人院》(新西兰)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1年6月)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1年6月9日开幕,共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选送的报名影片376部,展映影片150部,14部影片参赛。本届电影节除“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的重头活动外,还举办国际影片展映和相应的电影学术研讨会,以及国际影片交易活动。此外,还将首次举办中国新片展和香港电影展。
金爵奖最佳影片:《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彼德·豪威特(英国)《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丹尼尔·奥特沃尔《下岗风波》(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彭玉《月圆今宵》(中国)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则思变》(波兰)
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2年6月)
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02年6月8日至16日举行。近200部影片集中展映,让观众目不暇接,此外还有新西兰、法国、加拿大影展,世界首映影片、数码电影经典影片和获奖纪录片等专题影展,也吸引了不同年龄、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
选片委员会从47个国家和电影机构送来的410部报名影片中选出十四部作为参赛影片,角逐本届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李前宽担任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评委会由韩国电影导演许秦豪、波兰电影导演雅采克·勃朗姆斯基、冰岛电影评论家索尔芬纳、加拿大电影导演弗朗索瓦·吉拉德、美国电影制片人杰弗里·吉尔摩、中国电影制片人韩云平、中国电影导演黄蜀芹、俄罗斯电影导演谢尔盖·索洛维约夫组成。
金爵奖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评委会特别奖:岩井俊二《豆蔻年华》(日本)
金爵奖最佳导演:大卫·凯撒《鲻鱼》(澳大利亚)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科林·法瑞尔《哈特的战争》(美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陶红《生活秀》(中国)
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4年6月)
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04年6月5日至13日举行。51个国家和地区递交的578部电影报名参赛,最后有17部入围,但有一部影片中途退出。因此,本届“金爵奖”是从16部影片中选拔的。
亚洲电影备受瞩目,尤其是在观众中间引发争议、轰动的韩国影片《丑闻》不虚此行,导演李在容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两项大奖,成为本届电影节上风光的赢家。
金爵奖最佳影片:《代价》(伊朗)
金爵奖最佳导演:李在容《丑闻》(韩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安德鲁斯·威尔逊《校园规则》 (瑞典)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顾美华《美丽上海》 (中国)
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5年6月)
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05年6月11日至19日举行。本届电影节以参与国家和地区49个、503部报名影片、总放映场次610场、总票房700多万元、交易额9.8亿元的成绩,全面刷新了纪录。以中国著名导演吴天明为主席的国际评委,经过9天的紧张工作,评选出了8个"金爵奖":日本电影《乡村照相馆》获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获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日本演员藤龙也、中国演员赵薇分获最佳男、女演员奖,丹麦的拉姆尔·哈默里克以《年轻的安徒生》获最佳导演奖,新西兰的斯图亚特·瑞伯以《我父亲的小屋》获最佳摄影奖,越南的邓右福以《变迁的年代》获最佳音乐奖。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6年6月)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06年6月17日-6月25日举行。德国电影《四分钟》捧走金爵,荣获最佳影片,欧洲影片共摘走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在内的6个奖项。中国参赛片《天狗》获得仅次于金爵奖的评委会大奖,而由中国女演员连续8届包揽最佳女演员的局面也被打破。
影帝影后奖项再次被欧洲影星拿走,德国影片《完美计划》夺得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爵奖”,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6年6月)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06年6月16日至6月24日在上海举行。本届电影节影帝影后奖项再次被欧洲影星拿走,最佳男演员奖被西班牙影片《疯狂的萨穆埃尔》中的胡安·何塞·巴列斯塔获得;最佳女演员则被《完美计划》中的考瑞娜·哈佛赫、达格玛·曼泽尔、科斯腾·布劳克和克莉斯汀·施恩四位共同摘得。德国影片《完美计划》夺得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爵奖",成为最大的赢家。最佳导演奖则被中国影片《吴清源》的导演田壮壮捧走。此外,中国导演尹力执导的影片《云水谣》以纯真感情打动众评委,获得了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8年6月)
2008年6月22日晚,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落下帷幕。在金爵奖的16部入围影片中,有不少讲述家庭亲情的影片,最终俄罗斯电影《陌生的亲情》获得最佳影片奖,这是导演弗拉基米尔-考特的处女作,其他奖项分别被《千钧一发》、《迷失》、《空虚》等电影瓜分。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导演高群书执导的《千钧。一发》更是独中两元,拿下评委会大奖的同时该片的男主角马国伟也凭借在影片中的本色演出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捷克影片《空虚》女主角艾米丽娅·瓦萨约娃获得最佳女主角称号。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9年6月)
2009年6月21日,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两部入围的中国影片都没有"走空",《白银帝国》和《寻找智美更登》分别获得评审团大奖和评委会大奖·丹麦瑞典合拍的《原创人生》不但摘取金爵奖、而且男主角斯维利·固德纳松也获得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终花落《爱之伤痕》的西蒙娜·唐。最佳导演由《杀手写真》的朱莉斯·舍夫契克获得。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0年6月)
2010年6月20日晚,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金爵奖颁奖仪式,同时代表为期9天的电影节落下帷幕。
中国电影《碧罗雪山》是唯一获奖的中国影片,成功斩获四项大奖成为当晚的最大赢家,意大利影片《再吻我一次》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奖三项大奖,成为全场焦点。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1年6月)
2011年6月19日晚,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4部影片包揽了所有奖项,三部中国影片中除了《肩上蝶》颗粒无收,另两部都收获颇丰,《郎在对门唱山歌》斩获最佳音乐、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三大奖项,《hello,树先生》获得含金量较高的评委会大奖及最佳导演奖。此外,土耳其影片《伤不起的女人》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泰国影片《星期五杀手》则获得评委会奖与最佳摄影两奖。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2年6月)
2012年6月24日,为期9天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本届电影节共有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1643部长片,9926部短片参赛,又一次刷新历届最高纪录。而电影节期间,上海28家影院34个厅共展映303 部中外影片,851 场次,观影达30万人次,平均上座率8成以上,各种专题影展活动及主创见面会106次。
伊朗电影《熊》获得最佳影片,这是该片导演克斯罗·马素米第二次赢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俄罗斯演员弗拉德斯·巴格多纳斯凭借《指挥家》中精彩的演绎获得了影帝,影后则颁给了墨西哥影片《悲伤成梦》中的乌苏拉·普鲁内达,中国导演高群书凭借《神探亨特张》获得最佳导演奖。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3年6月)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3年6月15日至23日举行。共有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2327部影片报名金爵奖、亚洲新人奖以及国际学生短片大赛,其中的长片1299部,短片928部,又一次刷新历届最高纪录。
10岁的李馨巧凭借《激战》成为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后”,张家辉收获“影帝”。俄罗斯影片《警界黑幕》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艺术成就三项大奖。瑞典影片《信赖》获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摄影奖。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4年6月)
2014年6月22日晚,持续8天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现佳影片场揭晓了金爵奖8个奖项。希腊影片《小英格兰》凭借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奖3个分量最重的大奖领跑,该片导演潘多利·佛加瑞和女主角佩内洛普·特西莉卡还分获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凭借电影《最后执刑人》,泰国演员维他亚·潘斯林加姆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入围的两部中国影片《胜利》和《五彩神箭》则分别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摄影奖。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5年6月)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4年11月15日起开始接受影片报名,并于2015年6月13日至21日举行。本届电影节吸引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2096部,再次刷新历史记录。391部影片在45家影院放映1275场,80场观众见面会,观影人次超30万,票房近1800万。“国际影视市场”总面积达22000多平方米,展商超过500家,专业买家超过6000名,来自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展台超过40%;“电影项目市场”自设立以来已促成、孵化24个项目完成,2015年共收到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285个项目报名,35个入围项目洽谈预约数量超过630条,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影片《烈日灼心》荣获两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其中导演曹保平收获最佳导演奖,片中三位男演员邓超、段奕宏、郭涛被同时授予最佳男演员奖。《助产士》克丽丝塔·科索恩获本届电影节影后,最佳影片被法国影片《守夜》摘得。
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6年6月)
2016年6月11日,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开幕,新一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征片工作于2015年11月15日启动。
4月1日宣布,电影节官方宣布设立“向大师致敬”单元 ——张国荣诞辰60周年回顾展”。
此外,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与全世界的其他优秀电影节陆续展开全方位合作,为优秀的中国电影和新锐导演提供国际舞台。目前已与釜山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达成合作,互设“直通车”,彼此输送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