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文开头、结尾的重要性大家肯定都听烂的,结尾,毫无疑问就是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实现一定的升华。因此我们可总结文章的总论点,或者总结文章的几个分论点。升华部分可从文章写作主题的目标加以论述。当然若希望文章在生动性上有所提升,应加入相应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或者引用名言,使文章意味深远,远见卓识,文章也自能妙笔生花。
例如: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我国社会发展、民族进步无法逾越的鸿沟。唯有以教育制度保障之舟、环境不断优化之道、儿童行为指导之法,方能形成浩浩荡荡之势,乘风破浪,直挂云帆,实现农村发展、城市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伟业。
那么如何才能在短短的一篇作文中取得高分,当然是开头结尾互相呼应,开头的点题,结尾的扣题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下面小Y就总结了几种结尾的方法:
方式一:升华式结尾
这一结尾方式是我比较爱用的,也是比较好写的。但也正是由于大家都喜欢用,升华式结尾方式就显得很普通,不突出,很容易给阅卷人带来疲倦感,会让他们觉得你在用套话进行堆叠,缺乏新鲜感,以至于难以给高分。
例如,总之,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护好土地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那么我就总结了我比较爱用的,不会落于俗套的结尾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
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例如:总之,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务必实现煤矿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大幅度降低,努力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节能减排,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改变,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下大力气,下真功夫,确保实现。
第二,深化主题
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结尾:没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近段时期,日本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群众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涉日游行活动,对于广大群众和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是充分理解的。但是,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一定要冷静理智,依法有序。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冶的含义,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三,分析法
其实,考生在选择结尾方式时,除传统式的升华式结尾之外,还可以采用分析法进行表述,即我们所说的升华式。如,使用主体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这样一来,文章的结尾就有一定的层次感。但是在使用分析法时一定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使用主体分析法时,不能在所有文章结尾的时候都用政府、单位或个人这样的表述,因为这样会很容易出现模板化,要根据文章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政府而言,更深入的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更加注重民生的困境;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有利于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不断提升意识和素质,努力转变现状和局面;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更加合理的去利用舆论媒介,引导社会资源,伸出援助之手,实现共享、和谐!
方式二:憧憬式结尾
如果考生想在申论大作文写作内容、结构上与别人有所不同,也可以采用憧憬式结尾。一般憧憬式结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某些具体的举措;第二部分,时间节点表述,通常表述有:我相信到那时、到下个世纪、从此之后、在不久的将来等;第三部分,是写通过上面的对策得到的积极的结果。
而憧憬式指的是在第一个和第三个部分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变化。比如第一个部分可以谈一个总的对策,也可以谈几个具体的对策,而第三个部分,可以用一句话谈某个具体问题被解决了,也可以重点谈第一部分对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例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到那时,政府与老百姓会越来越近,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信心,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吧!
又如,今天,全社会都在倡导以人为本,都在强调社会和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积极发展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以造福人民群众。全国上上下下要决心不变、目标不变、责任不变,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只有让8000多万残疾人与社会其他群体共享阳光,携手向前,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和谐才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方式三:共鸣式结尾
1、号召鼓励性结尾
此类是在结尾处发出号召,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去落实文中所提出的要求和任务。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如:一次又一次灾难的考验,百折不挠的国家正在奋力崛起。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坚强不屈的民族正在砥砺前行。多难兴邦。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创造奇迹的中国人民,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希望制度救灾、制度赈灾的力量更为强大,我们也呼唤公众防灾、战灾的意识不断增强:把堤坝建设得更牢固,把家园建设得更安全,把城市规划得更科学,把山川治理得更秀丽……
又如: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
2、极端假设性结尾
除了上面介绍的2种方法外,考生还可以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来行文。具体行文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假设的内容,如:当我们生活的家园里已经听不到地方戏曲的优美,看不到山川秀丽的风景,不再经历复杂的传统的宗教仪式。 第二个部分为引发思考的部分,常用语句有: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应该反省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反省我们正在做些什么亦、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做等等。
但是呢,具体提问的方式是多变的,考生可以自行变动,不要拘泥于上述常用语句,否则又进入了统一的套路,效果适得其反。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引起阅卷人的共鸣,这样会让阅卷人觉得考生是在反思,是在思考,会起到正向的效果。
方式四:文学特征型结尾
1、引用名言,强化主题
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礼记 学记》有教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孟子也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者应有公平之心,让每一所学校平等发展,对每一个学生平等看待。温家宝同志曾说,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这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人民对政府办教育的期待是无止境的,政府要切实履行这个职责,与教育者一道,推进改革创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公平的阳光照进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切实实现每一个孩子上好学的目标!
2、用意境抒发情怀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让我们……继续加油吧!”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的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是如此,树更益人。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人类之肺的卫士。呵护森林健康,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过去我们向这只肺索取良多,今后要用生态文明的意识和举措给予它更多的呵护,让地球之肺永葆活力,努力建设森林资源强国,让人民世世代代健康生活在这片美好家园!
大作文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最后希望考生通过阅读本篇文章,能够在申论大作文的结尾过程中,能够有特点,不乏味,从而为申论提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