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3日 16:37:01
政府办公大楼被闲置

综合分析头图.png

   


装修好的办公楼大门紧锁,门前却成了菜地、废品场;主楼空着,既不敢搬又不作他用,几百人依然挤在小配楼里;曾经的豪华政府办公楼,如今改建成了敬老院……申论一点通和你共同关注新建办公楼闲置问题——如何唤醒“沉睡”的办公大楼,盘活利用好闲置的公共资源?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明确“严格控制新建和装修办公楼”;之后,又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许多已经规划好的、在建的、刚刚建好的地方办公大楼一时成了“烫手山芋”。闲置起来不敢用,又没有合理的处置,造成许多“不亮灯大楼”的尴尬。问题也随之而来,公共资源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弃而废之。如何盘活闲置资源并最大化利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和施政智慧。

  

【综合分析】


办公大楼被闲置,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唤醒“沉睡”的公共资源,虽然是各地基本的共识,但还多是停留在认识层面而缺少行动。从不少地方的情况来看,真正被重新使用起来的“沉睡大楼”太少,要么始终荒废着,要么重新改造后也因故不能“入驻”。同时,针对“如何处置”也存在不少分歧,如市场化招租或拍卖、用于公益事业或公共福利等,都让这个难题没有“确定解”。实际上,在没有认定清责任,甚至没有根据不同情况对闲置楼堂馆所进行“体检”,只是“一封了之”或“想办法甩货”肯定不行。哪些确实是地方政府必需使用的?哪些可以让渡给社会使用?哪些可以成为新产业的“孵化器”?这些都需要重新评估认定,细化标准,分类处置,物尽其用。


公共资源被闲置,本质上也是一种庸政懒政。一些地方政府在新建楼堂馆所上从规划之初就显出“简单思维”,或是“一把手拍脑袋”的“形象工程”,或是为了追求所谓“标志性”,或是为了追求豪华气派……似乎只要建起来就是一种“政绩”,既不考虑自身形象和实际需求,又不把公共财政用在“刀刃上”。同理,面对“中央禁令”,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楼堂馆所就一味闲置,在处置上态度不积极、办法不创新,总是透着“躲一躲”“避一避”“拖一拖”的心理,自认为“我不用,就没错”。实际上,任由其荒废,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是一种庸政懒政、政治失责。说到底,如何对待和处置闲置的办公大楼,体现着一个地方政府的作风和行政担当,否则,公共资源未合理利用或不能保值增值,就有渎职嫌疑。 


【干货整理】


闲置的办公大楼,从新到旧,就像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拷问着政府的执行力。对此,地方政府决不能抱着侥幸或惰政的心理,应尽快结合实际出台政策规定,合规合法地切实解决公共资源闲置的问题。


而从长远看,从一开始就掐灭“大兴土木”的苗头,从审批和制度管理入手、从纪检和监管上着力、从问责和追查上突破,用制度真正杜绝更多违规新大楼的出现,才是解决各类公共资源闲置的釜底抽薪之策。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原创|怎样应对国考中的申论 (二)——如何作答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题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和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一般情况下会有一道题,分值在10分或15分,大部分的综合分析题出现在整张试卷中第二题或者第三题的位置。 我把综合分析题细化为两类
综合分析 巧拿高分 综合分析
阐释类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如一句话、一个观点、现象等进行解释分析,既揭示其本来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其典型提问形式有“谈谈你对……的理解、认识”、“请阐释……观点”等。题型关键词是“看法”、“观点”、“理解”。这类题目的解答,首先要解释词句,点明本质含义,其次依据材料分析论述,最后结合实际得出结论。
综合分析题之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题是综合分析题中经常考查的题型之一,很多考生面对这一类题型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解答。原因分析题是注重对某一现象、事件、问题背后的本源、根源的分析,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对于这一题型我们考生应该熟练掌握答题思路与解题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