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Y 原创 2017年10月28日 19:00:26
原创|86分申论之提出对策题两周提分技巧

提出对策头图.png

本文为南说北讲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86分申论之提出对策题两周提分技巧


关于提出对策题,也是申论中比较常考的类型之一,在近几年考试中也是频频出现,虽不是必考类题目,但是依小Y的经验,每隔1到2年必然是要考一次的。2015年的提出对策题在第二题,题目如下:


在资料“3-4”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30分)


要求:概括准确,建议合理、可行,针对性强。字数不超过350字。


而2016年并没有考到此类题型。所以今年联考出现提出对策题型的几率比较大,小伙伴们要引起重视哦。下面小y总结了最后两周时间做此类题型练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技巧,希望大家把它吃透并应用到考试中去。


一、题型概述:


提出对策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对策。另一类是材料中只给出了反映的问题,让你根据材料信息引申对策。当题干以“请就。。。。。。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对策、措施、方法等”时,则此题是提出对策题,如“给定资料”反映了 T 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这就是一道明显的提出对策题。


二、审题:


1、确定题目信息,明确作答对象。


对比以下两则问题:


   例1:根据给定材料,就如何解决房屋中介乱收费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例2:请仔细阅读给定材料,针对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我们很明显的发现例1的作答对象是房屋中介乱收费问题,问题很明确,而例2作答对象比较模糊,审完题目之后并不清楚要解决什么,所以例2在答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作答对象,也就是先将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概括,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建议。综上所述,提出对策题考生要清楚自己解决什么,如果题干作答对象不明确,就要注意一题两问的情况。


2、一题多问原则。


例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针对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 100 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 300 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阅读以上题目可以发现不仅题干未明确作答对象(希望小学遭废弃到底存在哪些原因),要求中更是出现了多问表述,要求“1”是归纳概括的要求,要求“2”是提出对策的要求,所以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是归纳概括题型与提出对策题型混搭出场的一题两问形式:概括+对策。这也是各位考生在考场上判断提出对策题型问数的一个重要依据。


2、材料范围不能只依据题干判断。


“给定资料 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有很多考生看到题干中出现材料范围,就会马上主观认为答案必定只会出自这则材料,殊不知这里也会存在陷阱。正如以上例题,题干中只是明确“给定资料 1”反映的问题,但是却并未提及对策也只会来自给定资料1,这时候考生就需要通读材料看看哪几则还讲到了“给定资料 1”反映的相关问题,如果有,就要扩大答案范围,如果没有,可以从“材料1”中进行找取,所以以此来确保不同问数的答题范围比较保险,不易遗漏答案采分点。


4、注意不同问数的字数分配

  

有些考生看到提出对策题出现多问的时候,会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分配,但是按照申论考试的题目分析来看,一般在“概括+对策”的两问形式中,第二问的字数占比会更多一些,对策不可谈的太空,要根据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三、提炼对策


1、直接引用材料原文中的对策内容。


举个例子:“一位村民答,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农资价格稳一点。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依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温县农科所,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为粮食高产稳产进一步发挥作用”。


这里“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可直接引用,作为“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


像这种材料中直接提出相应政策,我们只需进行总结归纳即可。一般情况下,对策都是比较权威的提出,譬如:“某专家提出。。。”“某人建议。。。”“推出。。。”“某机构认为。。。”等。这些词语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揭示相关对策,我们可以对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标注。


2、依据资料中的故事经验总结对策


资料中给出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依据故事中的具体做法总结对策。可按照以下步骤作答:找到对应反映问题的材料,根据故事中的具体做法,提炼对策。


举个简单的例子: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将士们匆匆赶到,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诸侯们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愤然离去。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杀而身死国亡,褒姒也被俘虏。


我们可以由“烽火戏诸侯”小故事可以得出,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应遵循合法、合理行政的原则。


3、依据材料中的问题、原因推出对策


直接拿这道例题来说明吧: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有自己的运货车、批发点、销售点,有毒、有害的水发制品从生产到销售只需要两天时间。每天生产1000斤左右的水发制品,在凌晨三四点钟用专门的运货车将成品运到老板指定的海鲜市场出售。“我知道做这项工作是昧良心和不道德的,实际也是违法的,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但看着老板不断地加薪,我的心又开始活动了,我从心里也在说服我自己,不就是加点添加剂,吃的时候用高温水烫一下也就没事了。况且干了这么长时间,政府也没有一个单位有人来管。”小张向记者坦言。


本段材料反映出的问题是:加工者利欲熏心且对添加剂的危害缺乏认识。根据这个问题,可以推出两条对策:一是实施道德教化,引导食品从业者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公德共识体系,凭良心从业;二是加强宣传教育,从业者必须具备添加剂相关知识,对其危害性有正确认识。


四、遵循原则


1、针对性。


每条对策对应一个问题(或原因),对策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例如: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1.农民工群体代际更替引发新一代农民工归依问题。2.工作环境恶劣,不自由,对企业缺乏责任感和忠诚度。3.职业技能不高。4.缺少来自企业、社会的关注和认同,社会地位低。


对策:


一是推进制度改革。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户籍问题;落实新时代工人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二是提高新时代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改善就业环境和待遇,加强员工内部交流,建立员工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


三是提高工人职业技能。……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


2、条理性。


掌握了对策的形式,如何提出对策、如何完善对策,我们已经可以拿到对策的绝大部分分数了,但是离一类卷还差一点,即对策的条理性。对策在最后成文时,必须要有内在的逻辑体系,按照一个什么样的顺序提出并实施对策,在国家与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我们所见的对策逻辑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紧急重要,轻微次要。避免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般情况下对策题答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递进关系:首先。。。其次。。。再次。。。;另一种是并列关系:第一。。。第二。。。第三。。。其次,按照观念——制度——操作的顺序。从观念到制度(机制、体制)再到执行与操作层面,这是提出对策所惯常采用的逻辑思路。第三,秉承直接——间接——根本的顺序。第四,从材料宏观处着手,于微观处把握。


以上就是小Y做提出对策题型时的问数部分如何审清以及如何应用的技巧方法,提出对策,首先要解决对策从哪里来的问题,即明确对策的来源。按照申论命题规律,给定资料必然包含对策信息,主要的对策就包含在给定资料中。只要透彻理解给定资料,就能解决最基本的对策来源问题。考生在用好给定资料的同时,也要善于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中寻求对策。各位考生只有仔细审题,把握关键细节,才会在考场上应对自如,拿到高分。备考不仅要从提高技巧来准备,还要从增强实践能力的方向去准备。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提出对策题必备三计 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能力是申论考试考察重点之一,把握对策题的作答技巧,是申论考试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对策题的作答要求比较固定,申论对策题的作答要求一般表述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措施得当、具有可操作性。观点明确是指措施表述准确;条理清晰是指答案结构合理;语言简练是指言语表述流畅;措施得当是指对策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是指对策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作答要求的分析,把握好重点与全面、直接与间接、虚与实三对关键词是答好对策题的必备三计。
对策题答题技巧 提出对策
 ”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倡导和推动不同学科、不同学术思想、不同学派进行交流,更多地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全球化、区域性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并且吸引外国科学家参加我国的一些基础研究项目,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
提对策要靠联想而非自创 提出对策
在申论考试中,对于提出对策能力的考察,不仅仅在提出对策题型中出现,还渗透在了其他题型的方方面面,因而还是要引起考生的重视。提出对策题或者该能力要求中,对策都是主要内容,那么对策从何而来,是联想还是自创,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解答。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