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华 转载 2017年10月26日 21:58:38
遴选热点 |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科学思维

6362528862496164804795753.png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科学思维

李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问题、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系统完备的治国理政方略,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方法论基础上,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为新形势下我们党有效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赋予我们战略性、系统性的思维方法。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系统性、全面性、复杂性,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深入阐述了五大建设之间的关系、长远奋斗目标与阶段性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事关我们党治国理政成效的根本问题。

  用战略性、系统性眼光来审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彼此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同时也存在着张力和矛盾;如果畸轻畸重或单兵突进,就容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降低治国理政成效。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统筹推进这一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强调:“现在,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和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新形势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重点与战略任务,“全面”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中被反复强调的关键词。这意味着新时期的国家治理不再单纯追求某种单一指标的增长,而是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谋求诸领域的协同推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是战略思维的显著特征。在国家治理中,我们要处理好长远奋斗目标与阶段性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既毫不动摇地为长远目标而奋斗,同时又确立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长远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他又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为我们党需要着力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对这些阶段性发展目标的集中表达。

  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也是战略思维关注的一个重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中的短板为突破口,旨在以局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带动全局的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当前还存在着贫困人口脱贫、环境保护等突出短板。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补齐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他强调:“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以补齐短板为重要抓手,以点带面,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在当代中国的科学运用和发展。

  以历史思维承前启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思维对于我们党有效治国理政不可或缺。习近平同志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我们党治国理政既要面向当下和未来,又要承续历史,从而不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深刻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其主要内容都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他进一步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伦理要求涵盖了个人、社会、国家层面,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支撑。习近平同志在论及治国理政时多次将中国传统政治理念有机融入其中,如在2013年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就谈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并赋予这一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以新的时代内涵。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思维,集中体现为尊重过去、正视现实、着眼未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战略定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以辩证思维转化矛盾

  习近平同志指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这就指出了辩证思维的两个基本方面,即“两点论”和“重点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通过把握、转化其中的主要矛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现了经济停滞、政局动荡、社会失序。我们要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关键在于运用辩证思维,牢牢抓住和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对此,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给出了明确答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客观评价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同时列出了在生产方式、区域发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法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认为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牛鼻子”。

  在国际关系层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既让国际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使人类面临更多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从气候治理到防范经济危机再到消除贫困,无一不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如果各国只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忽视其他国家的利益诉求以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就无法有效应对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就会加剧相互间的矛盾,甚至引发冲突和战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辩证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为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处于深刻变化之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新形势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党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理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我国经济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论断,并作出全面部署,旨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创新论断,并作出系统安排,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构成了姊妹篇。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建设现代传媒体系等一系列创新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党确立了绿色发展的创新理念,提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创新论断,并作出了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此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无不是创新思维的产物,无不凸显了创新对于新形势下我国改革发展的核心驱动意义。

  以底线思维掌握主动

  底线思维是富有前瞻性和忧患意识的思维方式。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部署与安排,都彰显了底线思维。

  经济社会发展既有规律性、确定性,同时又受到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因素影响,存在风险性、不确定性。如果缺乏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对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就容易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手足无措,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例如,“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但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客观分析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经济增长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划出了“十三五”时期6.5%的经济年均增长底线。确立这一底线,并非将其作为发展目标,而是要为我国经济发展划定合理空间,增强我们的战略定力,使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纪律和规矩是党员、干部立身行事的底线要求。只有坚持底线思维,严肃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是党的性质所在、本色所在。历史经验反复表明,什么时候做到了从严治党,党就更加坚强、更有力量,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则会软弱涣散、遭遇挫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我们党一方面强化规矩意识、底线意识,拉起制度的红线;另一方面以高压态势开展反腐败斗争,以严肃惩戒时刻敲响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警钟。《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的底线,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治国理政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者为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遴选热点 | “两学一做”要坚持“12345” 党建
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常学常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切实提升思想认识、理论素养和服务水平。
遴选热点 | 发挥党支部的吸铁石作用 党建
发挥党支部的吸铁石作用,还要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俗话说,“手中无米叫鸡不理”。
遴选热点 | 坚守共产党人的四个“高地” 党建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最让人内心震撼的是陈岩石老检察长内心中那永远不变的红色,每当“党”这个字出现在电视剧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熊熊壮烈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那红军战士,仿佛看见那群情激愤,斗志昂扬的时代。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