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战公务员考试期间,很多考生都觉得申论考试作答水平很难提高,在作答时抓不住要点,为此特总结了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大家在申论作答时全面抓住作答要点,全面提高申论作答水平。
在实际的阅卷当中,概括要点是否全面是重要的评分依据,而我们的小伙伴却往往难以做到概括全面。由于申论作答还讲究语言表达简洁凝练,于是出现有些小伙伴在化简的时候容易因为把握不准要点而将重点信息“化掉”的情况,我们的小伙伴在“全面”和“简洁”之间陷入两难的境地。
关于这个“两难”的问题,其他机构给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是“广撒网,多捞鱼”,但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这种搞法只会让我们所要的“鱼”掩盖在“鱼群”当中,增加了寻找的难度。(渔夫只想捕到自己所要的鱼,而阅卷老师也同样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答题要点。)另外,要知道申论作答是有严格的字数限制的,尤其是归纳概括题,如果将字数浪费在不必要的信息上,同样是得不偿失的。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呢?很简单,我们只要能够准确的提炼概括出作答要点,不遗漏要点即可。
首先,解决问题先要分析问题,我们来例举一下导致要点遗漏的原因。
(1)审题不清
题目没有审清,就不能准确把握题目需要的答案是什么,错漏要点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审题的做好申论的方向,我们首先必须确保方向正确。
(2)阅读理解能力弱
众所周知,申论的作答是基于材料,尤其是要点信息,基本上都需要从材料当中提取,那么读懂材料就是提取要点的前提。因此,在申论作答中,我们一般提倡考生带着问题去读材料,即先看题目,把握题目问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找答题要点,这样能够强化阅读材料的针对性,筛选出重点材料内容。另外,筛选重点材料也需要依靠阅读理解能力去辨别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所以,想要做好申论,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3)归纳概括能力弱
有些小伙伴也知道先看题目,将要点材料筛选出来了,但是还是有遗漏要点的问题出现,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归纳整合要点的时候,由于整合不恰当,导致重点信息不突出或者重点信息被删掉。
其实,阅读理解是归纳概括的前提,没有理解材料,概括也就无从下手,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从材料中找到要点。
首先,要明白哪些信息词会提示我们可能有答案要点出现。
例如:一些逻辑衔接词(如结论词——因此、所以、总之等等;转折词——但是、然而、却、不过等等)、专家言论、名人名言等。一旦出现这些内容,我们就要重点关注它们所在的位置以及它们本身。因为往往逻辑衔接词的前后就跟随着要点,像一些专家言论、名人名言,这些内容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作答提示出现,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背后所要表达的内涵。
其次,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信息点。
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点往往存在于一个例子或全是说明性的文字当中,很多考生有时候会直接把这类信息过滤掉,导致有时候信息点不全。所以,当我们所要概括的内容,有很多文字是例子和说明性的文字时,一定要从例子中提炼信息点。比如说2013年国考地市级真题材料4中举的人物小签的例子,材料想要表达的是“我国存在家长盲目要求孩子从小学英语的问题,同时也突出反映了国人学好汉语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这一内容是作答第二题的关键信息之一,但是材料当中没有任何地方直接提到这一内容。说明性文字就一定要去抓住它想说明的核心是什么,归纳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即可。
最后,合并信息点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进行合并。
以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真题(A卷)为例,它的第二题是要求结合材料中提到的国外治理超载问题的做法来总结启示,回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有美国的做法、德国的做法、日本的做法等,可以说提到的“做法”很多很繁杂。于是有些小伙伴就很聪明地以国家的不同来划分作答的层次,结果就是出现作答层次重复交叉、要点遗漏等问题。
这里首先想到以国家的不同来划分作答层次,这种思维是可以的,但还需判断这种划分是否合理。这道题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首先找到大的层次,提到美国主要讲的是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而介绍德国采取的举措,与美国基本如出一辙,因此两者应整合;韩国主要采取强有力的检测手段,而南非和日本主要提到的是自动称重技术的使用。因此,这道题大的层次就应该是三个方面,即:法律约束、强化监管、新技术运用(关键词),围绕这三个大的层次再来填充具体的内容。
总之,要想保证答案要点全面,深耕材料、找出关键词才是关键,作答时依据关键词来划分作答的层次,然后结合关键词反映的要求来完善内容。这样做出的答案,既不会出现要点的遗漏,也不会导致层次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