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28日 18:42:07
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家”的基础

范文头图.png



一位出生于农村但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种状态又被称为“失根”状态。这位知识分子没有归属感到底是由于个人的精神气质导致的特例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我们去问问农民工,问问出生于农村已经成为白领的“新城市人”,我们很容易发现:对所在的城市缺乏认同和归属感,这位知识分子并不是特例。


什么样的地方才叫家呢?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理想的幸福家庭是四世同堂的家庭,共享天伦之乐。现在的问题则是,很多人虽然身在城市,但是却孤苦伶仃。既不能上养父母,又不能下育子女,过着一种没头没尾的日子。在《礼记•礼运》中给出的理想社会图景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我们现在的城市勉强做到了“壮有所用”,但是“老有所终”和“幼有所长”都还做得很不够。要解决好这两点我们需要抓住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优化资源的配置。


以教育为例,我们有种错觉,总是觉得农村处于弱势,中西部地区处于弱势。基于这种错觉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停地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如果广州市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向教育部申请额外补贴,向希望工程求援,十有八九都会被拒绝,甚至还可能受到批评。但是现实的状况则可能是广州一个市的入学儿童可能比内地一个省的还要多,只是靠当地的财政很难解决问题。这时候地方政府就必须优先保障本地居民的教育,对外来人口的教育即便有心,也只能是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适龄儿童的人数大规模减少,一些学校被废弃。据媒体报道,长阳县的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一些地方的希望小学变成了养殖场、食品加工厂。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村的学校没有学生,农村的老师无学生可教;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孩子没有地方上课,没有老师教学。面临这种情况,政府和希望工程等慈善组织应该及时地调整政策,根据学生当前的分布状况和未来流向来决定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方式。学生流向了城市,对教育的投入就应该向城市倾斜,而不是盲目在农村去搞一些重复的无用建设。这样就能够为城市制度设计的公平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解决城市制度设计的后顾之忧。教育是如此,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也应该如此。


无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公平的制度设计势必影响到城市本地人的利益。这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当地人知道城市有美好的今天外地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所有的人都树立起“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分享、博爱精神,共同开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范文 | 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范文
推动文艺创新,“守正”为先,“开新”为要。中国文艺星汉灿烂,太多的传统精粹有待我们挖掘与阐发,太多的优秀传统有待我们庚续和发扬。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来,恰恰相反,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反本开新。原创是文艺发展的引擎,原创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互联互通的网络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赛 | 创业者心中的山(2016年浙江省申论下水作文) 范文
申论下水作文,一家之言,供公考生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范文 | 遵从平等权利 善待生命 范文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 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 出于经济利益, 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 出于卫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 出于医疗的需要, 如熊胆。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