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 转载 2017年10月30日 13:44:17
名言警句储备人才篇

写作素材头图.png

 

    1、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2、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孙中山


  3、只有这亲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


  4、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王安石


  5、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则进行创造。——舒曼


  6、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袁枚


  7、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梁佩兰


  8、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周扬


  9、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孙中山


  10、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清)魏源


  11、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格言联璧》


  12、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爱迪生


  13、生活是无字的书,眼光敏锐的人看得见精彩的词句;书是有字的生活,感情丰富的人才能深刻领悟。——曾鸣


  1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5、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蒙田


  16、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17、学历就好比商品上的标签,论才用人要看品质,不要只注重标签价码。——(日)松下幸之助


  18、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托尔斯泰


  19、立大功者不求小疵,有大忠者不求小过。——陈子昂


  20、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韩愈


  21、何世无材,患主人不能识耳,苟能识之,何患无材。——汉武帝


  22、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王符


  23、高尚之士,不以名位为光宠;忠正之士,不以穷达易志操。——申涵焜


  24、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班固


  25、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26、研究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得到教训。——克柳切夫斯基


  27、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人才。——约里奥·居里


  28、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詹·马修斯


  29、永恒的东西每个人都会碰到,有限的东西只有某些人才能碰到。——皮士尔


  30.报国之忠,莫如荐士;负国之罪,莫如蔽贤。——司马光


  31.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王充


  32.非真无人也,但求之不勤不至耳。——欧阳修


  3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34.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魏源


  35.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袁枚


  36.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刘向


  37.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元镇


  38.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金缨


  39.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邵雍


  40.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41.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司马迁


  42.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43.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欧阳修


  44.不用干将,奚以知其锐;不弓鸟号,奚以知其劲。——刘昼


  45.才不称不可据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王豫


  46.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班固


  47.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呂不韦


  48.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班固


  49.非才而据,咎悔必至。——陈寿


  50.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刘开

 



 

分享给朋友:
0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名言警句储备品格篇 高分素材
我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基本因素是我们的人格,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的话,人格是在任何环境中活动的一个不变因素。——(德)叔本华
名言警句储备分享篇 高分素材
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的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将化为幸福。—— 张志新
申论资料:《求是》精选(六) 高分素材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共29年。这是一段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复杂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离我们很近,同今天有着直接的关联,深入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意义重大。      学习这段历史,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怎样从一个四分五裂、极端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空前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采取了哪些重大步骤;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又遭受了哪些严重挫折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犯错误、遭受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在复杂多变和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怎样审时度势,从容应对,而始终立于主动地位;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进行了怎样坚定而有理有力的斗争;在严重困难面前,以怎样的姿态和精神面貌去战胜和克服困难;我们党是怎样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任何其他政治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党的领袖们是怎样殚精竭虑、苦苦思索,通过调查研究去寻找建设社会主义规律;他们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采取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何等地令人钦佩,等等。了解了这29年的历史,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是对29年的否定,它恰恰是在29年所奠定的制度的和物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其正确的,改正其错误的,与时俱进地增添了许多全新的东西。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这29年党史的真实纪录,对上述一系列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和阐述。它的出版,不仅是党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党的整个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评论
翻页/查看更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