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强“造血扶贫”保障力
扶正基层扶贫“腰杆子”
全民小康,才是全面小康。实现 7017 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而确保基层政府学会用“造血式”的扶贫方法则是这个关键中的关键。基层政府是国家和农村的联结点,其扶贫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国家扶贫战略的大局。面临脱贫内生力不足,因病、因灾、因市场风险返贫几率大等问题,基层政府要承担好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学会增强“循环造血”的保障力来提高扶贫攻坚的成效,学会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挺直扶贫攻坚的腰杆子。
一是强化教育,扶智治愚,补充造血扶贫的“营养剂”。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基层政府要做到基础教育和特色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要摸排走访未成年人辍学情况,建档立卡,因人施策,抓好基础教育。要抓住当地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契机,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特色教育,通过科技种植夜校、一对一培训、订单式教学、远程学院、红星视频等形式,抓好特色教育,引导农民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厚值发展优势。
二是夯实基础,因地制宜,打造造血扶贫的“硬环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造血式‛扶贫也只会是一纸空文。基层政府要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六大工程”实施细则并严格落实,增强扶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要成立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固化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指标。要善借外力,充分激发村民脱贫攻坚的热情,确保群众生活条件稳步改善。
三是帮扶产业,鼓励创新,增强“造血扶贫”的能动性。“造血式”扶贫核心在于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基层政府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鼓励村民建立农业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产业化协会,并为贫困残疾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要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探索“互联网+三农”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通销售渠道,建立完善的分销系统,打造完整产业链,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的目的,不但要强化贫困地区教育工作,扶智治愚,也要夯实扶贫发展基础,因地制宜,还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塑强“造血扶贫”的保障力,扶正基层扶贫的“腰杆子,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和实现全民小康提供强大的发展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