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要灵活
从知晓笔试成绩到开始面试,可以准备的时间不长,但需掌握的内容不少,如果以题海战术来应对,不仅不切实际,也不科学。大量的练习让备考疲惫不堪,甚至出现相反效果,因此,讲究方法很重要。在笔者看来,备考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思维方式的养成。
现在市面上的各种面试教材和培训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帮助考生提升答题能力,但这都是建立在模板化、套路化的基础上的。这种方式局限性很明显,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出现“千人同面”的现象。这种偷懒的方式注定会出现高度同质化的竞争者,但个性丢失了,要想脱颖而出,给考官留下印象的可能性也小了。
此外,不拘泥于传统的现场模拟面试,毕竟很多时候能找到的陪练往往都是熟悉的人,无法贴近实际情况。要善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场地、时间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用互联网进行模拟也是个好方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福利:在我们的微信或者相关论坛上可以找到很多考友,不妨多和陌生人一起练练。最后,不要受限于培训机构那套僵硬的礼仪,基本礼貌做到,表现落落大方即可。
笔者作为面试当天抽签在最后的一名考生,进入考场时抛弃传统的鞠躬问好,代以“各位考官辛苦了,我是最后一位考生,我将尽快完成面试,不耽误大家时间”的抱歉方式开场,结果累了一天的考官都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很轻松,我的面试也就得以顺利展开。
▌实战经验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战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各类型题目的备考经验。
(一)综合分析类
综合分析,顾名思义,“综合”加“分析”。综合是对事物现象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这种总体考虑并不是简单地以自身好恶为判断标准,而是要有高度、认识全面、观点明确、见解独到。分析是从微观方面对事物现象的各个部分进行考虑,考虑时能够多角度、大范围,不仅要看到表面的问题,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在综合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逻辑性较强的答题思路,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充实到答题当中去。
(二)组织管理类
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计划,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和调配资源,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进行协调的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认为自己这方面能力不足的青们也不要着急,相信勤能补拙,提前对会议召开、培训组织、调研、来访接待等各类型的活动的流程进行熟悉,总结其中的规律,抓住细节问题,一样可以给考官们展示出自己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人际沟通类
其实这类题目很简单。要相信领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英明的,同事们大多数都是很友善的,出现矛盾和问题,多半是有了误会,只要努力消除了,大家就能继续一起愉快地工作,为人民服务。吧友们都具有很高的素质,阳光的心态,只要正常地表达自己就好了。注意一定要向考官展示自己“三观”正的一面,不要暴露自己看《琅琊榜》《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时花痴的一面哦。
(四)应变协调类
面对此类题目,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既要做好应急工作,又要做好善后工作。事情处理完之后要进行反思,查找深层次的问题,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突发状况。
▌语义表述要有声有色
答题的时候可灵活运用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等辅助手段帮助自己更清晰地表达。语速上,切忌为追求语言流畅而一口气说完。在思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语速更不宜过快,因为有条不紊地讲话除了能让考官听清楚外,还能给自己留点边说边思考的余地。有的吧友面试可能会遇到自己练习过的话题,这时候请记得不要因为兴奋过度而将事先准备好的观点滔滔不绝地背出来,而是应该结合题目的背景,有逻辑地引申出相关的观点。
每道题都能结合不同的切入点引申出不同的论点,也都能提取出不同的客观背景作为论据。因此要想答题出彩,请千万不要单纯地套用模板,也不必过分追求流畅,就像平日里大家聊天也并非口若悬河,答题只要过度自然,言之有理,前后逻辑连贯即可。当然,关键的部分语速稍放缓,同时语调稍微拉高以提醒前方高能。长句宜断成短句表达,因为在口头表达时,短句比长句更易于理解和记住。同时不宜过多运用语气词和连接词,例如“额”、“然后”、“其实呢”等。
这些需要靠平时多加练习矫正。最后,如果讲话习惯用手势的话,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哦,也不必刻意抑制自己不做任何手势。一切以得体自然为主,少量的手势配合答题强调的重点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也可以让考官对你的精神面貌产生一个积极的印象。另外,作答的时候不妨以柔和而坚定的眼神环视各位考官以示尊重,切忌全程只看一个方向,试想眼前有人讲话却得不到对方交流的眼神是一种怎样的体验(>_<)。有些同学思考的时候习惯性做出眼睛上翻或者抿嘴唇等不自信不稳重的动作,建议最好在模拟练习的时候全程录下来,或者让陪练的小伙伴360度无死角纠正,改掉平日里不妥的交谈习惯。
▌寄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备考路上,愿吧友们播种希望,收获梦想!正是刘备在雪天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先生出山,最终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希望得到91分面试前辈心得的读者,也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