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接到老妈的电话,询问我要不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是拒绝的,因为我听说过公务员考试的惨烈情况,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且那时的我正准备着毕业论文,也在等待考研结果,仅靠挤出的那一点零星的时间,怎么能比得上那些准备已久的人呢?
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公务员考试,11月份的国考也没参加,《申论》与《行测》这两本秘籍,对我来说,还只是江湖传说。一言以蔽之,我就是那公考中的菜鸟,一只可怜的小白。
在老妈的多番催促下,我抱着试一试也没坏处,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的态度,买来了书。
先大体翻了翻,我惊喜地发现:行测全是选择题,大约是高中语文加初中物理和数学.申论简单的说,就是一篇阅读理解和作文。
作为一个有着文科的心却选了理科专业的青年,我那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我六年级的时候写的作文都到了1000多字,虽然那时候只是觉得写得越多越有本事,但正是小时候这个理念的影响,使我不惧限定字数的多少。1000多字的申论大作文,在我心里其实已经拿下了一半。
然后,我找了一个申论题目,试着写了一下。写完后,与优秀范文对照了一番。发现彼此之间写文风格与用词相距甚远。因为我平时在学校里了解的国家政策不多,理解的并不透彻。
我认为,背诵模板,生搬硬套,反而落入下层,得不到高分。
于是,我开始分析自己的写文风格与优势,琢磨怎么在写申论文章是融入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怎么通过身边的小事,引申出申论的主题,让阅卷老师感受到自己写得文章真诚而不做作,旁征博引而不落窠臼。
在之后遇到每一个申论题目时,我都拿出一张卡片,尽可能多的罗列例子,然后在其中选择三个,在后面写上一句涵盖申论主题的中心句,以此作为申论举例子的论点,进行拓展。
剩下的时间就是研究申论的题型,概括,阅读理解等等,朗读,模仿、训练,最终熟悉了这些题型。
时间不多,我做了一个计划表,每天定时模拟,总结。对于行测,进行大量练习,也就是题海战术。
做题越多,长处与短处越发凸显。最后,总结错误,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突击,攻克最后的一公里。
第一次参加省考,心里没底。听说许多人准备了很长时间,心里越来越担忧。转而一想,怕什么,只要认真做题就好,心态反而放平衡了
行测的结果是没时间做完,一是训练次数太少,模拟次数不够,建议备考的人都要掐着时间多次模拟做题,分析自己的做题速度与擅长的模块,合理分配做题时间,提高速度。二是本人多年养成的习惯,近乎于一种强迫症,遇到一个难题,拼命钻研,十分纠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究出来。这在平时可能是一种叫做‘执着’的好品质,可到了行测的考场上瞬间就成了阿克琉斯之踵,成为了考场上的致命伤。
所以合理分配时间变得尤为重要,我的安排是先做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言语理解、常识判断。然后做资料分析,做几个,就发现其实并不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到分数。
对于数量关系题,因为不擅长,耗费时间,放到了最后。如果时间来的及,就认真做。时间来不及,答题卡也不能空着,蒙也要蒙上,万一对了呢。不要小看这几分,很多进入面试的人分数之间也就几分之差,有的甚至更少。
铃声响起,行测结束。不对答案,影响心情!
下午考申论,我的大作文用的是自己身边的例子,贴合着申论的主题,写下自己对事情的理解,虽然我不擅长偏政策引用型的申论文章,但依旧通过技巧,发挥了自己写文章时的长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笔试成绩千呼万唤始出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也超过了老妈的预期,笔试第一。
从现在开始,全心全意准备面试,我有了十足的动力。
为了面试,报班培训一周,感触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培训的目的是熟悉面试礼仪与流程,其余的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两人一组,几人为伴,互相讨论学习,找到不足之处。
终于到了面试的时候了,穿上帅气西装,打扮成大人模样,皮鞋擦得锃亮。
我们是下午场,不同岗位27人一起面试。我们被带进了一处休息室,手机被装进信封里,放到一旁的窗台上。然后考务员让各小组笔试第一名抽签,我上去了,抽了中间的一张卡,打开一看一号,这意味着我们这个岗位是下午最先面试的。然后是岗位内抽签,三个签放在眼前。我想,之前中间的这个是一号,这一次不可能还是一号。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中间的卡片,打开一看,三号。为此,我的竞争者,两名女生没少给我白眼。在此,我想说声,抱歉,我真不是故意的。
我们都有这个常识,在比赛中,次序考前出场的选手,一般分数不会太高,这也是我们往往不希望第一个出场的原因。
但是,小伙伴们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焦急,因为风险往往伴随着机遇。
同一岗位的竞争者是挨在一起,这时候其实出场次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个人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将其发挥出来,可能达到一名惊人的效果,反而对后出场的竞争者形成了无形的压制。
接下来,面试开始。当前一个人答题大约5分钟的时候,考务人员会将下一个面试者带到面试房间的门口的板凳上等待。
等待的时候,每一分钟,我都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当脚踏进那间屋子,看到七位考官盯着自己,我反而不紧张了,有点晕了。
桌子上放着笔与纸张,还有一块小表,考官会宣读一些注意事项,提示考生有15分钟的时间。
我是看完三道题,然后一块回答。微笑地看着考官,尽管心里紧张地要命,但还是要咬着牙,保持倔强而坚强。
当我回答第二道题时,一不留神脱口而出了一个例子,却突然发觉不知怎么接下去。
然后我停顿了一下,微笑地看了考官一眼,淡定地说道:“考生第二题回答结束,现在开始回答第三题。”
考试结束,顺利上岸。
简而言之,我想分享的是,心态与积累,其实才是成功的秘诀。
与君共勉!


